鹿形戲:接上四肢著地勢,吸氣,頭頸向左轉、雙目向右側後視,當左轉至極後稍停,呼氣、頭頸迴轉,當轉至朝地時再吸氣,並繼續向右轉,一如前法。
如此左轉三次,右轉兩次,最後回覆如起勢。然後,抬左腿向後挺伸,稍停後放下左腿,抬右腿如法挺伸。如此左腿後伸三次,右腿二次。
鹿形起手式同虎形一樣。
隨後先是右腿屈曲,上身後坐,左腿前伸,膝稍彎屈,左腳虛踏,成左虛步。左手前伸,微屈肘,掌心向下。置於左肘內側,兩拿心前後遙遙相對。
再之後兩臂在身前逆時針同時旋轉,左手繞環較右手大些。關鍵在於兩臂繞環不是肩關節為主的活動,而是在腰胯帶動下完成的。手臂繞大環,尾閭繞小環,即所謂“鹿運尾閭”。主要是活動腰胯,藉以強腰腎,促進盆腔內的血脈迴圈,並鍛鍊腿力。
如此運轉若干次後,右腿前邁,體重坐於左腿上,右手前伸,左手護右肘,順時針方向繞環若干次。如此左右互換,反覆做數邊。
再隨後就是熊戲:仰臥式,兩腿屈膝拱起,兩腳離床面,兩手抱膝下,頭頸用力向上,使肩背離開床面,略停,先以左肩側滾落床面,當左肩一觸床面立即復頭頸用力向上,肩離床面,略停後再以右肩側滾落,復起。
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然後起身,兩腳著床面成蹲式,兩手分按同側腳旁,接著如熊行走般,抬左腳和右手掌離床面。當左腳、右手掌回落後即抬起右腳和左手掌。如此左右交替,身軀亦隨之左右擺動,片刻而止。
熊形戲的起手式又與上虎鹿不同。
先是兩腳平行分開自然站立,距離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做三到五次深呼吸後,再做下列動作。
第一步屈右膝,右肩向前下晃動,手亦隨之下沉。左肩稍向後外舒展,左臂稍隨之上抬。
第二部屈左膝,左肩向前下晃動,手亦隨之下沉。右肩則稍向後外舒展、右臂稍隨之拾高。
如此反覆晃動,次數不拘,有健脾胃、助消化、活動關節等功效。
最後就是猿形戲了,這裡和上面三種又不同,練習這個,還需要一種輔助用具——一根牢固橫杆。
這個橫杆需要略高於自身,站立手指可觸及高度,如猿攀物般以雙手抓握橫杆,使兩腳懸空,作引體向上七次。接著先以左腳背勾住橫杆、放下兩手,頭身隨之向下倒懸,略停後換右腳如法勾竿倒懸,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
猿形戲的起手式同虎形、鹿形相同。
做好起手式後,第一步,兩腿慢慢向下彎屈,左腳向前輕靈邁出,同時左手沿胸前上提至與口乎,掌心向下.迅速向前伸出如取物之狀,將到達終點時由掌變爪,手腕隨之自然下垂,並迅速縮回。
隨後第二步,右腳向前輕靈邁出,左腳隨之稍跟,腳跟抬起,腳掌虛點著力,問時右手沿胸前提至與口平,掌心向下,向前如取物樣伸出,將到達終點時,由掌變爪形,腕隨之下垂,同時左手收回至左脅下。
再之後第三步,左腳往後稍退踏實,身體後坐,右腳隨之也稍退,腳尖點地。同時左手沿胸前提至與口平,向前如取物樣伸出,將達終點時由掌變爪形,腕隨之下垂。同時右手收回至右脅下。
然後右腳向前輕靈邁出,其他動作同第二部一樣。
左腳向前輕靈邁出,其他動作同第一步。
右腳往後稍退踏實,其他動作同第三步,惟左右方向相反。
以上的一套六步動作,反覆練習數遍,就能起到清神醒腦,活躍思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