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時,已過了午時,文舒草草做了兩個菜,父女二人一邊吃飯,一邊談論茶棚哪天張。
桌椅櫥櫃等物事俱打得差不多了,再有個半天就能齊活。文老爹翻了翻曆書,說這個月有兩個好日子,一個是後天,一個是月底。
文舒一想後天金明池有水師演習和賽龍舟,屆時聖上也會親臨池內的寶津樓觀看,這可是除卻元霄外,唯二能見聖顏的機會,汴京百姓大多都會去瞧熱鬧。
金明池在城西,城北的百姓想要去城西,官道是必經之路,而她的茶棚就設在官道邊上,到時人來人往,可不正是開張揚名的好時機。
她將想法和文老爹一說,文老爹也覺得有理,兩人一商議,便決定後日開張。
日子定下了,要忙的事就多了。
特別是後日就開張,時間並不寬裕,是以吃過飯,文老爹繼續去鋪子,將剩下的一點活做完。文舒則背了磨好的磨好的丹雘去了顏料鋪。
因著早前得了囑咐,夥計很爽快的過稱,結了錢。丹雘粉一共是六十八斤,得錢六貫八百文。
拿著新到手的交子,文舒轉身就去了離城門最近的米麵鋪,訂了兩百斤面,一百斤米,還有各式豆子。
開茶寮,除了茶水外,簡單的飽腹之物也是要有的。
茶棚設在官道邊,從此經過的多是從外地來京,亦或是從京城去外地的旅客和行商。所以便宜,經放又飽腹的鏝頭,炊餅是首選。
既是茶棚,這茶湯定也是不能少的,剛開張不宜做太多,所以茶湯暫定三種,醒酒養身的二陳湯和固本培元的阿婆茶,以及香氣馥溢的茉莉花茶。
至其於它的糕餅也可稍帶做一些,只是不宜做多。
還有山海經裡頭那些功效特殊的東西,算了.....看情況,隨要應變吧。
從米麵鋪出來,文舒轉身又去了藥鋪,買二陳湯和阿婆茶需要的原料,接著又奔雜貨鋪買鍋碗瓢盆和油鹽醬醋。
東西太多,文舒自不可能自己提回去,皆是付了定金,約定明日送到城外茶寮,再結尾款。
幾家走下來,一下午便過去。
次日,文舒一早就去了米麵店,店掌櫃見她來了,忙讓活計將米麵搬上車,並且幫著送到地方。
米麵鋪用來送貨的是一輛牛拉的太平車,車身很大,放好米麵後,還有許多空位。
文舒見狀便和夥計商量,能否稍繞些路,幫忙把藥鋪和雜貨鋪的東西一同帶上,免得來回折騰。
夥計聽說要繞路,怕耽誤鋪裡活計挨掌櫃罵,便不太願意。文舒察言觀色,忙許出十個錢的車資。
有額外車資,又聽文舒說兩家店鋪皆在此附近,繞不了多少路,這才點頭同意。
從另外兩家取了東西,搬上太平車,因著不要人送貨,文舒和掌櫃的一通說道,又減了三十幾文錢的零頭。
驢車滿載貨物,走起來速度並不快,到得茶寮時,已過去兩刻鐘。
文舒和她爹親手搭建的茶寮四四方方,為了結實抗風,不僅打了十二根榆木為柱,四面更是懸掛草蓆為簾,根據季節,可收可放。
在茶寮後,還搭了一個簡易的茅草屋,靠牆的位置擱了一張木板,午間或者疲累的時侯可以來此歇歇。
除此之外,還可用作倉房,放些待用的米麵食材。
和夥計一同將米麵等物卸下,搬進草屋。又給夥計結了十個錢的車資,目送他遠去後,文舒將屋門鎖了,然後尋去了趙娘子所在的村子。
明天茶棚就開張了,總得提前跟人說一聲。
趙娘子所在的坡下村離官道不遠,走過去不過半刻鐘。進得村內,文舒舉目望去,只見四下皆是磚瓦房,心道:怪道都說坡下村富,果然如此。
見路旁幾個總角小兒正圍在一起玩泥巴,她忙彎身過去打聽,一個抽著鼻涕的小娃告訴她,往前一直走,路盡頭那家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