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殺的人,程遐和徐光首當其衝。
太子石弘聖賢書讀多了,生性懦弱,面對石虎的淫威,居然下詔殺了自己的親舅舅程遐,和自己能順利繼位的恩人、後趙重臣徐光。
一萬名禁軍和兩大重臣都扶不起來,這樣的人,不當皇帝也罷。
打虎不一定是親兄弟,上陣一定是父子兵。要掌控朝政,必先控制後宮。石虎命自己的兒子石邃帶兵入宮,將原來宮中的衛士通通撤換。
面對野獸一般的堂哥,太子石弘嚇得膽汁都湧到了臉上:我我我不是治天下的人材,哥哥您,才是真命天子。
石虎當然恨不得馬上篡位,他雖然魯莽,可也明白,石勒屍骨未寒,自己若強奪皇位,只能造成大規模的反抗,畢竟,石勒的幾個親信還在外擁有重兵。
那就一步一步來,學習曹操好榜樣。
石虎,先擁立石弘登上皇位,然後,自己成了丞相、魏王、大單于。當然,這時除了皇帝外,他想成為什麼就是什麼,石弘只不過是個蓋章的木偶機器。石虎的三個兒子,也都各自掌管了一支部隊,安排在軍中掌握軍權,同時大封親信于軍政要職。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面就此形成,石虎成了石夢得。對此局面最不甘心的,自然是太子的母親、石勒的妻子劉太后,因為她知道,再任由石虎這樣整下去,石勒的直系子孫肯定沒有好果子吃。
劉太后與其子彭城王石堪,不想坐以待斃,密謀聯絡石勒的其他兒子及親信,擁南陽王石恢為盟主,起事除掉石虎。石堪受母親之命,瞅準時機,單騎逃出襄國直奔兗州。
然而,因事機不密,半路被擒回襄國。
石虎,先賞了石堪個大烤活人,然後,一不做二不休,乾脆連他嬸嬸劉太后也肉體滅絕了。
開始屠殺宗室本家,連太后也殺,那就徹底翻臉了。河東王石生在關中、石朗在洛陽,紛紛起兵。石虎毫不費力的活捉了石朗,賞了他個掐頭去尾先砍掉雙腳,再砍頭。
大烤活人石堪,掐頭去尾石朗,石虎沒費多大周折,堪稱實力碾壓,但是,同時起兵的河東王石生,卻是個狠角色。前文在前趙後趙決戰中曾經提到過,這員後趙的猛將絕不是草包。他曾和堂哥石虎聯合在洛陽設伏,滅掉了從長安來的前趙皇帝劉曜。因戰功卓著、能力超群,石勒才派他鎮守戰略要地關中。
當年和堂哥在洛陽聯手抗敵,如今與堂哥在長安生死相搏。石生率軍與石虎軍在長安決戰,關中虎狼之師勇不可擋,石虎大敗(枕屍三百餘里)。
石勒唯一一個有出息的兒子,眼看就要為石勒家完成逆襲,保證石勒一脈繼承羯趙帝國的大統,然而,一件意外事件兒的發生,導致形式發生了逆轉。
內部反叛,歷來是戰場形勢的逆轉器。一如大唐與阿拉伯帝國怛羅斯之戰中葛邏祿部的反叛導致唐軍潰敗,此時,石生的同盟軍鮮卑人也突然反叛了。石虎一拍額頭,“天助我也”,趁勢整軍反攻,反敗為勝。石生被部下斬首,首級獻給石虎。
所有反對力量都已被撲滅。334年10月,後趙第二任皇帝石弘,被迫持璽綬向石虎表明願意禪位。以前跟你瞎客氣確實是瞎客氣,現在不用了,石虎坦然接受,自稱大趙天王,遷都於自己的老窩鄴城,把石弘廢為海陽王。不久,石虎又將石弘和其親人們,全部肉體滅絕。
流氓會武術,誰也擋不住。349年,石虎正式稱帝。
回顧後趙骨肉相殘的這段歷史,石虎終於實現了自己要將叔叔石勒後人殺絕種的崇高理想,而太子的舅舅程遐,卻一直為太子的安全和繼位煞費苦心,最後也死於非命。這不禁讓人產生無限喟嘆,尤其在重倫理的中國,這樣的結局反覆上演,也讓我們不斷產生疑問和聯想,叔叔和舅舅,在中國倫理體系中,到底哪個更親?我們走個神兒,來家長裡短一下。
叔叔和舅舅,一個是父親的弟弟,一個是母親的弟弟,血緣關係一樣近。在西方文化中,叔叔、舅舅、大爺甚至姑父、姨夫都統統稱為u
cle。而中國親屬稱謂則複雜的多。產生這樣的區別,是古人制度的遺留以及如今生產繼承方式的反饋。中國,以血緣宗法關係為基礎,強調大家族群居,非直系親屬也可能產生一定的經濟關係甚至財產繼承關係,必須稱呼上予以區分。而在古代西方,大多數生產單位是以小家庭為主,沒有大家族群居的概念,就沒必要將舅舅、叔叔、姑父、姨夫從稱呼上予以區別。
從漢字演化來看,“舅”字的篆書和新漢字,都帶有“臼”字。這裡面有什麼特殊寓意?臼,淘米的器具,米清洗完之後,都從這裡面出來,以此來表示自己的舅舅與母親同出自一個源頭。
“叔”字,左邊的“尗”(shu),是豆類,豆莢。豆莢中的豆粒,不止一顆,表示一奶同胞。
曹植控訴兄弟骨肉相殘的著名的七步詩,“煮豆燃豆箕”,立意可能比現在方家們解讀的,要深刻的多的多。
大豆起源於中國,至今已有4500多年的歷史,中國人創造漢字叔字,就考慮到了大豆的因素。而米,分為大米和小米。小米,即是粟,也起源於中國,至今有5000年曆史;大米,即是水稻,在中國有7000年左右的種植史。如果舅字的創意來源於淘米的話,似乎舅字的歷史比叔字還長。
但是,漢字的歷史僅有三四千年,都晚於大豆、小米與大米的種植,舅與叔同時發明的可能性更大。
孩子是延續香火的希望,是一個家族的傳承。中國,是一個注重家族文化傳承的國家,在古代,男性在家族中處於支配地位,孩子的姓氏也隨父姓。而叔叔作為父親的弟弟,同樣也是這支香火的一部分,故孩子自己也認為自己與叔叔是同根同族。
而舅舅,與自己父系家族並非一個生產生活族群,屬於外戚。孩子與舅舅不能朝夕相處,更多的是過年過節才走動,在家族傳承上沒有叔叔的關係近。
然而,有句古話叫“遠香近臭”。與叔叔家族傳承上雖然近,但因長期在一個屋簷下生活,容易引發積怨和家庭矛盾。而舅舅離的遠,逢年過節走動還帶來禮物,偶爾相見聊天時也感覺總有聊不完的話題,親切感十足。
以上,是對中國一般人家倫理關係親疏的一種常態分析,然而,在至高權力誘惑面前,這些倫理似乎經常失效,特別是對石虎這種未開化的半獸人來說,更是零效。
他,不僅將叔叔一家殺絕了種,很快也將自己殺絕了種,雄辯的證明了“虎毒不食子”這句話,也是有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