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奉賢等在老總管的住處,一碗魚兒面吃得不緊不慢,不慌不忙,倒有幾分讀書人的氣度。
一旁候著的青衣小廝不住地打量郭奉賢,眼神裡倒也沒有多少崇拜和羨慕,反倒有些玩味。
像他們這種常跟在老總管身邊的人,什麼場面沒見過,什麼人沒見過,特別是像郭奉賢這類窮書生,一天不打發三個,至少也要被他們掃地出門兩個。
但是像郭奉賢這般連吃個魚兒面也要矜持做作的窮書生,倒也少見。
不過還是被他看不起,再怎麼裝,還不是一個挖空心思、削尖腦袋想進王府混完飯吃的窮書生。
每當青衣小廝在默默評價別人時,卻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是如何進的王府,又是如何進到老總管的身邊辦差的。
郭奉賢將一碗麵才剛剛吃完,就聽到一陣急切的腳步進入院子來,郭奉賢咧嘴笑了笑,然後起身整理一下儀容,垂手等待老總管進屋。
郭奉賢剛才注意到,老總管回來的腳步和去時完全不同,明顯急切了不少。
要說這老總管心急,也的確如此,一路上他都在回想著剛才的畫面,王爺先是看著那副絹帛地圖沉默不語,然後臉色逐漸變得凝重起來,再後來竟然答應見郭奉賢。
而且當他的一隻腳即將跨出書房時,王爺的聲音又傳來了,“記得請郭先生來時,注意禮數要周到。”
讓老總管最不能理解的就是他臨出書房時,王爺“多此一舉”的那句話。
一個出身貧寒又沒有什麼背景的窮書生而已,用得著堂堂的東海王如此用心對待嗎?不過既然王爺發了話,老總管也只好收起心裡的輕慢,換上賓之禮來接待郭奉賢。
果然,再次見郭奉賢時,老總管的臉上明顯多了親切的笑容,說話也不再那麼高高在上,頗有些禮賢下士的姿態了。
畢竟是在東海王府這個大漩渦中混跡了幾十年的老人,他不但沒有被旋渦給吞沒掉,而且一路高升,只做到了總領王府一切事物的總管,且地位穩如磐石。
這不單單靠的是運氣,或是與東海王的那點香火情,更重要的是自身的本領過硬。
像這種見風使舵、看碟下菜的宵小伎倆,他郭東叔早已經修煉得爐火純青了。
儘管老總管已經改變了態度,而且那位高高在上的王爺也答應見他,郭奉賢神態依舊如常,在老總管面前還是表現的畢恭畢敬的,不敢有一絲的無禮。
老總管領著郭奉賢剛走到院子中,一個衣著光鮮華麗的年輕公子領著兩名隨從走了進來。
老總管眼尖,忙加快兩步迎上去躬身行禮,“老奴見過大王子。”
礙於老總管在王府中的資歷和權勢,以及老總管與東海王的香火情,這位東海王的大王子也不敢怠慢了眼前的老人。
年輕公子也拱手向老總管行了一禮,口中問道:“郭爺爺,您腳步匆匆,這是要去哪兒啊?”
在老總管面前,年輕公子雖然一副禮數周到的樣子,但眉宇間仍舊透著一股倨傲。
老總管如實回答:“回大王子,老奴是要帶郭先生去書房見王爺。”
年輕公子這才注意到站在老總管身後的郭奉賢,聽到是連父王也要召見的人,不禁上了心,便走上前一步,打了個稽首,笑道:“在下軒轅集,這位先生怎麼稱呼?”
郭奉賢早就在注意這位東海王的大王子了,而且平時也聽說他的一些事情,郭奉賢一心想進到東海王的麾下,自然對他身邊的人,特別是他的幾位王子做過一番調查瞭解。
最後,郭奉賢給了這位大王子八個字的評語: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看樣子是一位禮賢下士的王子殿下,實則一個草包而已。
見這位大王子主動來問,郭奉賢躬身行禮道:“小人郭奉賢見過大王子殿下。”
軒轅集上下打量了一番郭奉賢,眼睛裡逐漸流露出失望之色,一介布衣,口稱小人,能有高明到哪兒去?
最關鍵的是一聲“小人”便已經暴露出了此人身上的奴性,一個人一旦失了風骨,還能有多大的出息,充其量也就是一條搖尾聽話的狗而已。
軒轅集點點頭,然後轉身對老總管笑道:“郭爺爺,我聽說你得了一幅《仕女秋行圖》,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老總管如一位長輩一般,伸手點了點軒轅集,臉上則露出一片無奈的笑容,搖頭道:“真是什麼都瞞不過你大王子的眼睛,既然大王子看中了那幅《仕女秋行圖》,我只好割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