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奉賢大醉後便倒在榻上酣睡,他僱的一個小廝對此也是見怪不怪,站在院子裡瞥了一眼郭奉賢的屋子,搖搖頭嘀咕幾聲,然後該幹什麼還幹什麼。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主僕之間的緣分,也是要看兩人的脾性的。
這位名叫阿福的小廝,本是洛城裡的一個破落戶,受過同樣落魄的郭奉賢的一飯之德,兩人便這麼相識了。
後來阿福聽說郭奉賢進了東海王府,而且做上了一日三餐不用愁的門客,頓時喜上眉梢,覺得自己的好日也要來臨了。
阿福打聽清楚後,徑直找上了郭奉賢的門,拼了九牛二虎之力擠出了幾滴眼淚,見到郭奉賢倒頭就拜,感恩的話說得那叫一個撕心裂肺,連郭奉賢的十八代祖宗都能感受到阿福那份感恩戴德的心意。
郭奉賢初來洛城,正好也需要一個跟班的人,有許多跑腿的事情需要這麼一個人去辦,於是便讓阿福留下了。
這阿福打小混跡市井,人還真是百般機靈,有了這麼個再也不愁吃穿的活計,阿福也很珍惜,平時幹活手腳活路,勤勤懇懇的。
且說阿福為什麼對郭奉賢醉酒酣睡的事,見怪不怪呢?
原來這郭奉賢出身貧寒,但卻自視甚高,機緣之下修得一身縱橫謀略,一心要想尋一位明主投靠,來輔佐明君成就一番經天緯地的大業。
只是在這說話分品級,做官講世家出身的世界裡,郭奉賢一無士族身份,二不是書院名門出身,也沒有像吳不貴那樣有幾個錢來運作,最關鍵的是,他還長著一張喜歡亂說話、不討人喜的的嘴。
就這樣的人,如何能在洛城裡混好,特別是在東海王府這樣高士滿座、能人異士遍地的地方立住腳。
起先郭奉賢的幾句驚世之言,倒真唬住了不少人,以至於傳到王府老總管的耳朵裡,那位老總管聽了後頗覺驚訝。
這位王府德高望重的老總管是經手過不少名士的,還有些耳力勁兒,於是又急忙將那幾句驚世之言說給了東海王聽,因此郭奉賢撈著了一個三等門客的身份。
可後來那些對郭奉賢懷有一絲好奇的世家、官吏、王府門客等,在打聽清楚郭奉賢的底細之後,一個個的態度就發生了天上地下的變化。
一介寒士,能有什麼大見識、大本領?想來洛城皇庭碰運氣,這種行為比那些商賈投機取巧還可惡。
開了個龍頭,卻得到了個蛇尾,郭奉賢自尊心得到了極大的打擊,既然人不待見他,就只能拿酒來撒氣了。
每次受了氣回來,郭奉賢都要大醉一場,醉後又大哭大鬧,沒完沒了的,倒是害苦了阿福,一個人忙上忙下,往往是一整夜都沒個停歇。
這次倒是有些不一樣,阿福心裡也奇怪,平常這位主子都是喝醉了就鬧得不行,這次一點都不鬧,喝醉後倒頭便睡,而且一睡就是三天。
第四天的清晨,阿福早早起來,卻發現自己的那位主人正拿著掃把在院裡掃地,見到他還衝他笑了笑。
阿福連忙跑過去,想伸手去拿郭奉賢手裡的掃把,口中還說道:“公子,這活那是您乾的。”
誰知郭奉賢伸手一擋,笑著說道:“阿福,趕緊去給我弄三碗麵來,本公子餓壞了。”
阿福愣了愣,下意識地點頭道:“是公子,阿福這就去給您弄。”
“記得多放些酸辣啊!”郭奉賢又補充道。
阿福一邊往廚房走去,一邊回頭去看郭奉賢,總覺得今天自己的這位公子那兒不對勁。
郭奉賢吃完三大碗麵,然後走回自己的屋裡拿出一個包裹,帶上房門後,將包裹夾在腋下便往外走。
正在堂屋收拾的阿福見狀,急忙跑出來拉住郭奉賢,“公子,您這是要走啊!那阿福怎麼辦?以後誰管我的吃喝啊?”
郭奉賢打了一個哈哈,將阿福拽著他的那隻手拿開,安慰他道:“誰說我要走啊?我這是去王府找王爺商量大事。”
阿福一臉忐忑地問道:“您說的是真的?那你怎麼還拿上了包裹了?”
郭奉賢拍著阿福的肩膀,說道:“我說的當然是真的,這包裹是我給王爺準備的禮物。再說了,我就是要走,也一定帶著你的。”
阿福一雙眼珠子轉了轉,稍稍心安道:“可嚇死我了,那……那公子您早去早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