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魏忠賢打擊異己
編修吳孔嘉與同宗人吳養春有仇,便誘使吳養春的奴僕告發主人隱佔黃山,吳養春父子結果都死於獄中。
魏忠賢派主事呂下問、評事許志吉先後往徽州抄他的家,株連相屬,非常殘酷。知府石萬程心中不忍,削髮掛職而去,徽州幾乎釀成禍亂。
其黨羽都督張體乾誣告揚州知府劉鐸代李承恩圖謀陳解獄案,勾結方術士方景陽詛咒魏忠賢,結果劉鐸竟被斬首。
又以睚眥之怨,誣告新城侯的兒子錦衣衛官員王國興,將他判以死罪,並罷免主事徐石麒。
御史門克新誣告吳縣人顧同寅、孫文豸寫誄文祭奠熊廷弼,兩人被判犯了妖言罪斬首。
又逮捕侍郎王之肕,將他斃死獄中。凡是魏忠賢素來所恨的,像韓癀、張問達、何士晉、程注等人,雖已離職,也要將他們從官籍中除名,重的則被充軍,死了的還要追贓,將他破家。
有些魏忠賢偶然忘了的,他的黨羽一定追論前事,激起魏忠賢的怒火。
當時,內外大權全歸於魏忠賢,閹官除王體乾等人外,還有李朝慶、王朝輔、孫進、王國泰、樑棟等三十餘人,做左右擁護。
外廷文臣有崔呈秀、田吉、吳淳夫、李夔龍、倪文煥主謀議,稱為“五虎”;武臣則有田爾耕、許顯純、孫雲鶴、楊寰、崔應元主殺戮,稱為“五彪”。
還有吏部尚書周應秋、太僕寺少卿曹欽程等人,稱為“十狗”。又有“十孩兒”、“四十孫”等名號。
而做崔呈秀這幫人門下的,又不可勝數。從內閣、六部到四方總督、巡撫,都遍佈他的死黨。
他內心忌恨張皇后,這年秋,便誣告張皇后的父親張國紀縱奴犯法,然後假傳中宮旨意,企圖撼動張皇后,朱由校為他按奴法治罪,並責備張國紀。
魏忠賢不滿意,又派順天府丞劉志選、御史梁夢環輪番揭發張國紀的罪狀,並說皇后不是張國紀的女兒。正好王體乾危言勸阻,魏忠賢這才罷了。
天啟六年(1626年)冬,三殿建成。李永貞、周應秋上奏魏忠賢的功績,朱由校遂進封魏忠賢為上公,加恩三等。
魏良卿那時已晉封肅寧侯,這時又晉封肅寧公,食祿按魏國公例發給,再加恩庇廕錦衣衛指揮使一人、同知一人。
工部尚書薛鳳翔上奏給魏忠賢賜府第。不久太監陶文上奏喜峰隘口築成,督師王之臣上奏築山海關城,刑部尚書薛貞上奏大盜王之錦獄案,南京修建孝陵竣工,甘鎮奏捷,蕃育署丞張永祚擒獲盜賊,他們都說是出於魏忠賢的籌劃和計策。
魏忠賢又自己上奏三年緝捕的功勞,朱由校下詔褒獎。半年之中,魏忠賢所庇廕的有錦衣衛指揮使四人、同知三人、僉事一人。
又授給他的侄兒希孟世襲錦衣衛同知,外甥傅之琮、馮繼先為都督僉事,而升崔呈秀的弟弟崔凝秀為薊鎮副總兵。
皇權被僭越濫用,至此達到了極點。他的同黨全部坐鎮薊、遼,以及山西宣府、大同各險要之地。總兵樑柱朝、楊國棟等人每年都向他奉獻名馬以及珍玩之物,從不間斷
既非閹黨又非東林的袁可立本來並不想捲入黨爭,三殿大工正興,兵部左侍郎有閱視之責,“逆璫魏忠賢與崔司馬柄肆虐,有事大會無不呈面媚顏,公獨屏居人後,不假辭色。”
“經略遣人為(老酋)弔祭,公(袁可立)恨其(袁崇煥)辱國非計,颺言於朝。某公急掩其口曰:‘勿忘言,封拜在此舉矣。’公嘆曰:‘以此封拜,不慮貽笑後世乎?’拂袖而出。
大司馬聞之逆璫,璫大恨之。令偵事者日伺公門,卒無可中者。
會南戶部尚書缺,廷推公,逆璫傳票致仕。”天啟六年(1626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九卿科道官公推袁可立南京戶部尚書。
本來魏忠賢也有意依賴袁可立的才望來支撐和平衡多事的明兵部,但閹黨已經無法隱忍袁可立的忤逆不順,下決心將袁可立排擠出朝。袁可立當堂抗疏道:“此非掛冠神武門時乎?”
第七,海內獻媚魏忠賢
天啟七年(1627年)春,又派崔文升總督漕運,李明道總督河道,胡良輔鎮守天津。崔文升原來曾侍奉光宗服藥,受到東林黨的攻擊。
海內爭相望風獻媚,督撫大臣如閻鳴泰、劉詔、李精白、姚宗文等,爭相為魏忠賢頌德立祠,紛紛攘攘,唯恐不及。下及武夫、商賈小人。無賴之徒也都為他建祠。
這些祠堂都建得極為工巧,他們侵佔百姓田宅,砍伐墳地樹木,誰也不敢控訴他們。而監生陸萬齡甚至請求以魏忠賢配祭孔子,以魏忠賢的父親配祭啟聖公。
當初,潘汝禎首先上書,御史劉之待會藁遲了一天,即被撤職除名。而薊州道胡士容因不備具建祠書文,遵化道耿如杞因入祠不拜,都被投入獄中,判了死罪。
因此天下的風氣,章奏無論鉅細,都稱頌魏忠賢。宗室如楚王朱華、中書朱慎鑑,功勳外戚如豐城侯李永祚,廷臣如尚書邵輔忠、李養德、曹思誠,總督張我續以及孫國楨、張翌明,郭允厚等人,都是佞詞連篇,不顧羞恥。
魏忠賢也時常給他們加以恩澤作為報答。所有的奏疏,都稱魏忠賢為“廠臣”而不稱其名。
大學士黃立極、施鳳來、張瑞圖在起草聖旨時,也必說“朕與廠臣”,沒有人敢直寫魏忠賢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