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東林黨的另一面(求推薦票和收藏
東林黨人在明朝末年的政治活動,經歷了神宗萬曆、熹宗天啟和思宗崇禎三朝,長達半個世紀。
東林黨由於沒有固定的章程和嚴密的組織,他們的政治態度和主張,往往是透過個人的活動表現出來的。
概括起來,大致是:
強烈要求改變宦官專權亂政的局面,主張“政事歸於六部,公論付之言官”,使天下“欣欣望治”;
竭力反對皇帝派遣礦監、稅使到各地進行瘋狂掠奪、橫徵暴斂,主張既重視農業。
也重視工商業,要求惠商恤民、減輕賦稅、墾荒屯田、興修水利;
反對屢見不鮮的科舉舞弊行為,主張取士不分等級貴賤,按照個人才智,予以破格錄用;
加強在遼東的軍事力量,積極防禦滿洲貴族的進攻。
此時,東林黨中也的確出了不少錚錚鐵骨。比如楊漣、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顧大章等“東林黨六君子”。
其中最出名的是楊漣,說一句正人君子都不足以形容,當真傲如臘梅。
楊漣(1571~1625),字文孺,號大洪,明代湖廣應山(今屬湖北廣水)人。
明代晚期著名大臣、諫官、東林黨人、政治家,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進士。
初任常熟知縣,舉全國廉吏第一,入朝任給事中。
明神宗病危,力主太子進宮服侍皇帝。明光宗即位,極力反對鄭貴妃求封皇太后。
光宗病重,召見大臣,他不屬大臣,亦在召見之列,臨危顧命;
光宗逝世,李選侍居乾清宮挾太子欲把持朝政,他說服朝臣,挺身而出。
楊漣闖進乾清宮,擁太子即位,並逼李選侍移出乾清宮,安定了朝局,升兵科都給事中。
天啟五年(公元1625 年)任左副都御史,因彈動魏忠賢24大罪,被誣陷,慘死獄中;
後平反昭雪,諡號“忠烈”;有《楊忠烈公文集》傳世。
楊漣被害之後,魏忠賢及其黨羽為了毀滅罪證,下令獄中人員仔細搜查楊漣隨身之物;
一牢頭在搜檢楊漣的枕頭時發現了這份楊漣臨刑之前書寫的血書,他如獲至寶,欲將其拿去請賞。
但在仔細閱讀了這份血書之後,被楊漣的浩然正氣所感動。
於是他冒著生命危險將其保留了下來,直到魏忠賢等閹黨被誅滅之後才將其公諸於世。
對於這些先賢,朱由檢還是相當敬佩的。可是現在東林黨不是這些先賢啊。
根據朱由檢後世來了解的歷史,現在的東林黨很大一部分是浙江沿海一帶鹽商在朝堂的代言人。
當然,現在東林黨肯定有好的,品性高潔的也不少。可是儒家的慎獨思想讓他們管的了自己,卻管不了下面的弟子,更管不了他人!
再加上科道言官,監察御史都在他們手中,讓東林黨陷入了黨爭泥潭之中。
他們對於正與邪的看法也十分偏激,黨爭在他們這裡也尤為激烈。下面是一些史實:
顧憲成,他因厭恨黨爭憤然辭官,建立東林書院,可笑的是,東林黨成了天啟一朝最大的朋黨!
在顧憲成之後,也就是天啟三年,趙(Nan星身為都察院左都御史,拿著京察大權。
他以‘浮躁’二字,將楚黨,浙黨,昆黨等等四百多人一口氣清掃出了朝堂,大明朝朝開國以來之未有。
一時間眾正盈朝,天下鼓舞,事實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