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東林黨(求推薦票和收藏
“可惡,可惡!朕總有一日要讓他們付出代價!”朱由檢回到寢宮怒聲道。
王承恩進來一看,只見地上一片狼藉,碎瓶破碗到處都是,不用說自然都是朱由檢砸的。
王承恩知道是東林黨在朝堂上逼迫太甚,讓他殺了魏忠賢的原因。
魏忠賢當然不能殺,殺了誰來給朕做刀背黑鍋?王承恩不行,他太老實,也太善良。
故魏忠賢就必須保下,朱由檢又不願意退讓,結果就越吵越烈,更有人公然在朝上罵朱由檢是昏君。
王承恩現在都記得那官員說的原話:“皇上,我大明百廢待興,皇上何故與奸臣為伍,史書如刀,望皇上明鑑,三思而行。”
連魏忠賢臉色都是大變,這句話就是指著朱由檢鼻子,罵他是昏君了!
最後自然是不歡而散,也就有了眼前這一幕。
過了許久,朱由檢的聲音傳來:“大伴進來。”
王承恩連忙進去輕輕問道:“陛下有何吩咐?”
朱由檢命令道:“大伴去把關於東林黨的資料全部給朕找來!”
王承恩領命而去。
……
王承恩辦事效率還是非常高的,才不過三刻鐘,他就帶著一大堆太監抱著一摞摞書走了過來。王承恩上前道:“啟稟皇爺,東林黨的資料全在這裡了,哪怕已經死去的東林黨也在這裡。”
朱由檢看著兩堆人高的書,臉色一抽,看著王承恩有一種說不出的感慨。人太實在有時候也不是好事啊!
不過朱由檢也沒有說什麼,直接看東林黨的資料,一看就是一天。他也逐漸對東林黨有了一些瞭解。
明朝中期以後,政治日益敗壞,封建壓榨導致人民不斷起而反抗。面對政治經濟困難,1573年(神宗萬曆元年),首輔張居正開始進行改革,在澄清吏治、改進稅制、增闢財源、興修水利和整頓軍事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輔是首席內閣大學士,相當於過去的宰相。
明神宗十歲即位,由張居正輔政;他年長以後,對於張居正專斷朝政和限制他追求聲色奢侈,感到不堪忍受。
1582年(萬曆十年)張居正病故後,明神宗親政,張居正的許多新政很快被廢除了。
神宗統治時期,以皇帝、宦官、王公、勳戚、權臣為代表的封建統治階級勢力,操縱朝政,政治黑暗,軍事衰敗,財政拮据,而苛徵暴斂益形繁重,人民反抗事件也層出不窮。
由於明朝國力漸衰,崛起於關外的滿洲人也逐漸不服明朝中央政府的管轄,以至成為對明朝的威脅。
面臨這種國事日非的形勢,一些知識分子發出了關心國事、改革弊政的呼聲,這些知識分子就有東林黨之人。
提到東林黨,一定會提到一個人,顧憲成。初一說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他有一句話你們一定聽過,那就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不管是從歷史上還是書中顧先生的品質都是高潔的,這個無可置疑。今天我們先不說他老人家品德,來了解顧憲成一生。
顧憲成是無錫人,時人稱為涇陽先生或東林先生。他在1580年(萬曆八年)中進士後歷任京官。
當時中央朝廷的主要官署為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和作為監察機構的都察院。
六部的正副長官為尚書、侍郎,部下各司由郎中主持,屬官有員外郎、主事等。都察院的正副長官為都御史、副都御史和僉都御史。
1593年(萬曆二十一年),顧憲成任吏部文選司郎中,掌管官吏班秩遷升、改調等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