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咚咚咚……
菜刀快速的貼合著砧板,綠水切菜的速度十分的快,刀功,也十分的了得。
就像握劍一樣,她知道分寸,拿捏的好距離。
懂得怎樣揮刀,怎樣用力才不會傷到自己。
在節奏一致的生活音中,綠水想起了師傅曾跟她說過的,師傅會收自己為徒,會帶自己回來的原因。
那是距今為止二十多年前,凌晨四點的一個清晨。
當時,青山的師傅正在河邊晨跑,畢竟,修道之人,都起得很早。
那天早上有些起霧,師傅他老人家也沒怎麼在意,反而覺得這些水霧很舒服,若只是這種程度的視野遮擋的話,倒也無關緊要。
可他跑著跑著,卻聽到了一陣哭聲。
一陣孩童發出的哭聲。
他尋那聲音跑去,終於……在河邊發現了一個嬰兒。
師傅心想,在這種時候,這種地方的嬰兒……
無論怎麼看都是棄嬰。
司空見慣了。
棄嬰,在這種貧窮的地區,比一般人想象中的還要常見。
師傅他老人家每日晨跑,一個月下來,怎麼也能看到兩三個。
無可奈何,在並不發達的農村,這種生得起卻養不起的孩子十分常見。
比起在家裡受苦,拖累全家,可能把他們放到河邊,祈禱他們能遇上個好人家收養。
才是真正的對他們好。
無可奈何。
司空見慣。
要是每個不負責任的拋棄都要由他一人承擔的話。
那擔子實在太重,重到無法承受。
誠然,修道之人自是想拯救天下蒼生。
可若是被這點小事所拖累步伐,又怎能踏上那登天之路了?
行李,越少越好。
即使它哭的再傷心也好,深諳此道的師傅自然不會去理會棄嬰的死活。
可……我們都知道,師傅他還是收留了綠水。
並且綠水已經十分健康的長大成人了。
那同樣是棄嬰,綠水和其他人可會有什麼不同了?
確有不同。
師傅撥開水霧,向著河邊的綠水越走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