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受到聖光的庇護,而後者則受到公國法律的庇護,並且同樣神聖不可侵犯。
這無疑是一項仁政。
尤其是對於那些世代租用著王室土地的市民,他們的財產與安全原本建立在長久以來的默契上,而現在這份默契終於變成了明文的法律。
至於雷鳴郡的貴族們,早就被金錢腐化了,大多都像格斯男爵那樣巴不得搬進城裡享受更奢侈、體面的生活,只是礙於傳統的封建義務以及土地無法變現而不得不留在鄉下。
雖然教會人士對此項規定頗有微詞,認為神聖這個詞不應該用在聖西斯之外的地方,但聰明的愛德華大公哪會讓一群教士們成為自己改革的絆腳石,立刻用《聖言書》中關於王室權威的條款堵住了他們的嘴。
天賦的王權是神聖的,蓋著王室火漆印章的條文自然也是神聖且無可爭議的。
至於其他伯爵領的貴族們,意見則是分成了兩撥。
北溪谷的伯爵認為這有悖傳統,對這位年輕的大公更加不滿,而南溪谷的伯爵則是漠不關心,甚至表現出了一絲絲的興趣。
土地的所有權可以轉讓的另一層意思就是,他可以授意自己手下的商人,從其他小貴族們的手中收購他們的土地。
他可不是那些好欺負的市民,被搶劫了只敢對著幾張紙片哭鼻子,他有自己的軍隊,甚至他自己就有超凡之力,沒有哪個小貴族敢對他耍賴。
他不需要王室來替自己主持公道,他自己就有建立秩序的能力。
至於雷鳴郡的佃農們,他們大多不在意。
本來訊息也很難傳到他們那兒,而他們發出的聲音也很少被人聽見。
不過,至少雷鳴城周圍的農民們還是很歡迎愛德華大公的新政的。
他們有的租種的是王室的土地,也有的租種的是貴族和教士們的土地,或者一些所有權不清不楚的土地。
這種租用雖然也是租,但租金卻是一筆糊塗賬,最後忙活一年下來不管豐儉都落不下幾個銅板,糧食全都被貴族們的狗腿子收走了,只給他們留下剛好夠吃飽的那部分。
想攢下錢來,基本都得靠他們利用田間的“廢地”,見縫插針開墾的一些菜園或者種一些果樹。這些邊角料一般沒人瞧得上,只要他們不幹的太過分,一般貴族的狗腿子們也懶得費力氣去算計。
畢竟等他們算明白,那些菜指不定都爛掉了,還不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至於現在,好日子似乎要來了。
任何人都能透過花一筆錢的方式,從貴族們的手中將土地的使用權買下來。
往後種的糧食都是自己的,他們甚至可以自己和商人談判,想賣多少錢都隨意。
愛德華新政沒有任何意外地得到了整個市議會的掌聲,以及全城市民們的歡迎。
至於另外一件足以載入史冊的事情,則是與雷鳴城市民們親愛的科林先生有關。
在完成了八千萬枚金幣的募資之後,這位尊貴的先生終於開始了他的第一個大動作——向雷鳴城造船廠下了一筆價值千萬金幣的訂單,用於採購組建遠洋貿易船隊的蒸汽輪船!
這條訊息一經登上《雷鳴城日報》,立刻引發了全城的轟動!
那可是一千萬枚金幣!
換算成銅幣那就是1000億!整個雷鳴城數年的稅收都沒有這個數字!
雖然這段時間雷鳴城的居民們對上流社會的紙醉金迷已經有些麻木了,但不可否認的是絕大多數人使用的仍然是銅幣,而貴族們日常使用的也是奧銀,只有在進行大額支付或者銀行與銀行間交易的時候才會用到奧斯帝國金幣。
這一千萬枚金幣所蘊含的能量,已經超越了一切高深莫測的魔法,甚至不遜色於神靈親自降下的奇蹟。
畢竟沒有任何魔法能夠在一夜之間造就2000個富豪,以及十數萬個工作崗位,然而科林先生的訂單卻可以。
從木材廠到鋼鐵廠,再從鋼鐵廠到機械動力廠以及港口區的船舶設計公司,所有人都分享到了這場盛宴帶來的紅利。
當然,其中明面上最大的贏家自然是尊敬的愛德華大公。
一手推行新政大獲成功,在平民與貴族之中一時間風頭無兩,終於遮住了他妹妹的光芒。
而另一邊,來自科林礦業公司的訂單又十足的豐富了王室的國庫。
雷鳴城的造船廠和帝國皇家造船廠很像,兩者都屬於王室的產業,只不過是由王室派遣的管理人員在負責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