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徐川以前一直就有一個疑惑。就是國內有一大堆美吹、日吹、歐洲各國吹,甚至連印吹、越吹都有。
那麼,國外有沒有中吹?
還有,咱們這邊有那麼多反思怪,國外有沒有?
事實證明,中吹有的,反思怪也有的,一切都有。
在邱怡橙的新歌《我的名字叫伊蓮》釋出後的第二天,這首歌似乎是開啟了這個革明老區的某個開關似的。
好傢伙,反響那叫一個熱烈。
唯一的問題就是,熱烈的方向有點跑偏了,真正討論音樂的人實在是有限,大家都在藉助這首歌當話題,拼命的發散其他東西進行討論。
也是從這一刻開始,徐川是真的再次體會到什麼叫文化藝術不可能單獨存在,它必然是依託在社會背景之下的。
也就是說,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必然會呈現出不同內容的文化藝術。時代變遷,文化藝術的內容也會跟著變遷。
一個勃勃生機的社會,其文化作品自然也充滿生機,反之亦然。
《我的名字叫伊蓮》這首歌談不上生機,也談不上灰暗。在地球上,它發行於1993年。
歌詞描繪了生長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一個法國少女的小心思。有悲傷有快樂,同時還渴望著愛情。
總而言之,這就是一首富有上世紀風味的法國音樂。
問題,也就出在這是一首富有上世紀風味的音樂上了。
都說音樂能帶你回憶起過去的時光,這話可一點沒錯,法國這邊的聽眾《我的名字叫伊蓮》之後,真是一瞬間就想起了從前。
這不想不要緊,一想起來,很多人心裡馬上就不痛快了。
為什麼不痛快?
各位,咱們國家是從貧窮往富裕裡發展,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眼見是比以前好多了。這個不是某些人“提以前怎麼怎麼好,現在怎麼怎麼壞”就能否認的。
法國不一樣,這裡從1954年開始,在經歷了“光輝30年”的快速發展之後。到上世紀80年代,那真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人家是真的可以理所當然的說一句“我們以前怎麼怎麼闊綽,現在大不如前”的話來。
好在它還有北非後花園撐著,多少還是有些老本能吃。
但到了2018年的時候,法國生產總值從世界第五滑到第七,這裡就似乎是有點繃不住了。
別的不提,無論是地球還是藍星,2019年年末,都爆發了25年來最大規模的罷工。有80萬人走上街頭抗議改養老金,要求現任大統領滾蛋。
就12月5號那一天,當地有超過200場示威,交通幾乎全面癱瘓。90%的高鐵停駛,巴黎16條地鐵線路中的11條關閉。
藍星這邊的,罷工一直持續到了徐川等人來到法國的前兩個月才算是慢慢停止。
總而言之,法國人現在只感覺過得不好,相當不好,反正就是沒有以前好。那真是福利福利出問題,工作工作找不到,治安治安亂得很。
聽說馬上生小孩都他孃的不給做親子鑑定了。
這還得了啊?
反思,必須反思!
基於這種情況,這首讓他們瞬間就想起了從前的《我的名字叫伊蓮》,那聽著聽著一種異樣的感覺就出來了。
【我想我們必須要反思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桑格爾會創作這樣一首歌曲?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可以從他在油管博主六點鐘的愛麗絲的影片裡,回覆創作《加州旅館》的話裡來尋找。
是以桑格爾並未來過法國。因此,他創作這首歌曲的時候,是基於他自己對於法國的印象來創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