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又被404了,為了不影響閱讀,改了下加一起發這裡。)
——————————
娛樂就是娛樂嗎?
在普通人眼裡,娛樂自然就是娛樂。
無論是電影或者電視劇,都是用來調節生活的調味品,或者開心一笑,或者感受演繹出來的悲歡離合。
但無論是感動、歡笑或者其他,都知道,那只是表演,對生活是不會造成什麼影響的。
然而事實上。
對於少部分人而言,在這個世界上一切都只是工具。
可以利用的工具。
包括,被人當作娛樂的電影或者文學作品。
如《教父》系列電影。
在整個黑手黨遭遇政府打壓面臨滅頂之災的同時,一部融入了感情和細節,以及黑手黨對於社會的貢獻、溫情的細膩表達,成功將甘比諾家族帶出了危機。
儘管,誰都知道黑手黨總是無惡不作。
但在電影的細膩情感描述,以及偷換概念的行為表達中,潛移默化就讓大部分人接受了黑手黨也是人,也為國家做了貢獻,也有不得已的原因。
從而營造大勢,獲得了許多人的支援,改變了將黑手黨趕盡殺絕的最終結果。
娛樂影視,從來都不是影視劇。
而是營造大勢的媒體機構。
香港作為華夏視窗,九七之前各種勢力縱橫交錯,看似普通的影視公司背後,卻又曰本人,英國人、美國人…
各種勢力控制資本的同時控制影視圈,都希望為未來的時代變局,埋下一招先手,借名人影響力,來達到一些目的訴求。
這能有什麼用?
用處大了。
一部火爆電影在潛移默化中的效果,比簡單直白的廣告宣傳,效果要好不知道多少倍。
那種改變,就像是種子一樣,總會逐漸生根發芽。
盧新月冰雪聰明,聽完沈建南的話,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目的。
房仕龍是全球知名的華人巨星之一,又是英派和曰本派的代表人,在全世界都有極大的影響力。
拿他開刀,殺雞給猴看。
洪星電影公司就可以輕而易舉,簽下一些不聽話的明星,壟斷整個華人影視圈。
誰敢有什麼小動作,就得考慮下自己有沒有房仕龍更抗揍。
而麻生織月被房仕龍欺負,只能怪他倒黴撞到了槍口上。
盧新月就這樣佔據著沈建南不想起來,幽幽說道:“房仕龍終究在華人影壇還是很有地位的,這樣是不是太可惜了。”
可惜?
沈建南不屑笑了下。
明星這種東西,只要有錢捧,分分鐘都能捧出來。
流量時代,早已說明了一切。
只要資源給夠,是頭豬都能有亮眼的地方。
沈建南拿起煙抽了口,淡淡說道:“華人最不缺的就是人才,沒有這些明星傳遞不良价值觀,世界怎麼會變得如此汙濁不堪,如果不是還有用,我都想直接幹掉這幫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