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萬人的隊伍蜿蜒走在回軍的路上。
可是與來時的不同,這支紅色長蛇般隊伍,再也沒有來時的那種勢如破竹,氣勢洶洶的感覺。
此刻的他們,反而更像是一頭遲暮的雄獅,苟延殘喘,毫無生機。
在和姜維會面之後,劉諭和姜維就撤去了雍城之圍,而後當天就率領大軍,朝南方撤退。
劉諭剛剛從杜家塢堡返回,卻又要奔波。
一萬大軍出征,卻是徒勞無功,士氣低落可想而知。
倒是劉諭率領的兩千將士,士氣反而稍微高些,這是因為劉諭在走之前,犒賞大軍,這才讓大軍計程車氣反而有所上漲。
來時姜維帶領大軍不到兩天就趕到了雍城,而返回北原,卻用了三天方才堪堪趕到。
好在半途的時候,收到了諸葛丞相已經清醒的訊息,讓姜維和劉諭精神都是一振。
不可否認,諸葛亮才是蜀漢大軍的精神支柱。
若是諸葛亮真的一聲不吭,撒手人寰,只怕蜀漢大軍頃刻間就有顛覆的局勢。
好在諸葛亮醒了過來,但是據使者交代,諸葛亮的身體很差,不知道能撐到什麼時候。
對於姜維和劉諭的回軍,諸葛亮也沒有表達異議,看樣子諸葛亮已經是在做撤軍的打算了。
剛剛趕回北原蜀軍營寨,劉諭就感覺到大營中氣氛的異常,好似暴風雨前的平靜,十分的壓抑,蒼涼。
而後,劉諭和姜維就被傳令兵傳喚,讓他們前往諸葛亮營帳內議事。
不敢耽擱,劉諭和姜維將兵權交接,隨後劉諭又安頓了杜家父子之後,才大步前往諸葛亮營帳方向。
諸葛亮的大帳之外,已經聚集了繁多的蜀軍將領。
王平,廖化,張嶷,馬忠,張翼等俱在,但是卻沒有看到魏延和姜維。
不過姜維應該是已經進入大帳之中,被諸葛亮面授機宜。
可是魏延沒有出現,那就非常耐人尋味了。
劉諭到了帳外之後,顯得十分不合群。
畢竟這些將領都是跟隨諸葛亮的老部下,而劉諭是剛剛冒頭的年輕人,跟他們根本就沒有共同話題。
而且在場的各位,最低的張嶷那也是雜號將軍的存在,可以說隨便拎出來一個,都是比劉諭的官職要高。
劉諭甚至還是魏延部曲將出身,這更讓眾將敬而遠之。
因為此時明眼人都能看的出來,諸葛亮身體很可能就要崩潰了,緊隨而來的就是楊儀和魏延之爭。
他們一個是徵北大將軍,一個丞相軍務長史,誰輸誰贏不好說,但是現在諸葛亮好似更看重楊儀一些。
魏延到現在都沒有回來,就是明證。
劉諭心中思緒萬千,也沒有心思跟這些人交談,只是站在這些人身後,靜靜的等著諸葛亮的召見。
隨著時間的推移,姜維很快就從大帳中退了出來,看到劉諭之後,微微點頭示意,隨後就打馬出了大營,好似要去準備什麼東西。
而後,越來越多的將領被諸葛亮召進大帳之中,而姜維從諸葛亮營帳中離開之後。
劉諭是最後一個被諸葛亮召進大營的,當劉諭再次看到諸葛亮的時候,簡直認不出眼前這人就是之前那個俊逸飄然的諸葛丞相。
只見現在的諸葛亮,面色蠟黃,形容枯槁,嘴唇發白,頭髮竟然一夜白頭,再無之前的那種花白之色。
種種跡象表明,諸葛連此時已經是油盡燈枯,只怕用不了多久,就會撒手人寰。
“德興啊,你回來了?”
聽到動靜,諸葛亮微垂的眼瞼緩緩抬起,見到是劉諭,臉上露出一個十分憔悴的笑容,看的劉諭心中一顫。
記得前世曾經看過這麼一個問題,歷史的遺憾是什麼?
有人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秋風五丈原。
但是當這種事情,活生生的發生在劉諭面前,讓劉諭這個八尺男兒瞬間紅了眼眶,眼淚在眼眶中不斷滾動。
“丞相,您...太累了!!”
劉諭說完,就單膝跪下,低著頭,不敢仰頭,是怕眼中的淚水被諸葛亮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