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彈?”
“對,拳頭大小或者人頭大小的物體被加速到無限接近光速,慣性質量提升了幾億倍甚至幾十億倍的質量彈,自太空轟擊而下。”
“龐大的能量洞穿火星的地核,造成了全球火山大爆發,同時也在另一面製造出高聳的奧林匹斯山。”
陳易說出自己能夠想到的三種可能。
說完,看著奧林匹斯山處於火星北緯的方位:“三種可能,我更傾向於質量彈的分析。
因為奧林匹斯山和另一面對應的凹陷點,不是火星的正面。
如果是前兩種,小行星的撞擊,整個火星不說和天王星般躺下來,自轉軸也要被撞得傾斜到一個不可思議的角度。
只有無限接近光速的質量彈,因為速度更快,能量還沒來得及散開就穿透了星球,才不會對火星的自轉軸造成太大的影響。”
“易哥,這麼說,火星以前有文明?而且還是進入太空的超級文明?”秦小漁一下子抓住了重點,感覺不可思議的詢問。
無論是第一種加速小行星撞擊的可能性,還是第三種的質量彈。
都不是自然現象,而是科技文明的現象。
“有這個可能。”
“理論上,遠古火星磁場還沒消失的時期,很有可能誕生生命,再進一步誕生出文明。”
“而且,火星沒有遭遇忒伊亞的撞擊事件,演化時間要比地球多近10億年。”
“這樣在地球生命誕生的時候,火星很可能已經出現了生命,同時發展出強大的文明。”
陳易想起月球的起源,忒伊亞的撞擊事件。
這一次撞擊,可以說把已經演化幾億年的地球,直接按下了重啟鍵。
這樣一來一去,等同於火星比地球多了小10億年的發育演化時間。
生命的演化,智慧的湧現,文明的誕生,偶然性太強了。
恐龍發育了一億多年都沒點亮智慧的花火,智人只用了幾百萬年就走上獨一無二的智慧路線,建立了璀璨的文明。
誰也不確定。
這麼遙遠的時間,火星會不會先一步誕生出文明,走向太空,走向星際。
最後又因為文明內訌,或者其他外部因素,導致發生戰爭。
質量彈摧毀了火星地核,同時引爆全球火山大爆發,把地心和地幔的物質拋灑出來,製造了今天一片赤紅的火星地表。
PS:第一章,晚點還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