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氣動佈局和飛行器設計的知識。
四個多小時之後。
一架長2.8米,機翼最寬處1.79米,包含起落架一起高50.4厘米的無人機,被陳易設計了出來。
無人機的整體形狀,有點類似殲20威爺的縮小版。
但機身相對更加扁平,以減少衝擊切割穿透時的橫截面阻力。
另外,陳易還參考氣動和流體力學,給機頭設計了一個特殊的結構。
平時就是流線型的尖頭,一旦開啟利刃模式,尖頭就會內凹。
形成一個倒刀鋒般凹下去的結構。
倒刀鋒的角度,弧度,深度,長寬等引數。
全部經過嚴密的計算,可以最大程度地集中激波。
同時,一起參與利刃模式的機翼,這也有類似的結構。
按照陳易的計算,機頭和機翼這樣的結構。
匯聚的激波能量,要比自然超音速飛行狀態的激波,提高5到7倍。
當然,能量守恆。
這些多出來激波能量不可能憑空刮來。
付出的代價就是開啟利刃模式,無人機的氣動阻力會直線型上升。
表現出來的現象,原本高速飛行的無人機,因為增加氣動阻力,出現急劇的減速。
“升力係數2.52,阻力系數低至0.015。”
“雖然是仿威爺的形狀,但氣動效能比威爺還牛逼。”
“看來,經過日不落無人機的薰陶,我又有進步了。”
“哪怕開啟利刃模式,無人機的升力係數和阻力系數,這也達到......算了,這個就不提了。”
完成無人機的設計,陳易計算一下這個機身結構的升力係數和阻力系數。
很不錯。
正常的飛行狀態,氣動效能比威爺還牛逼。
至於利刃模式......嗯,這就不是正常飛行狀態,沒啥好比較。
“時間凌晨三點,碳纖維原料沒多少了。”
“既然是使用衝刺太空的發動機,不是離子推進,這一點點機身重量就沒必要減了,用鋁鈦複合金屬就行......”
確定無人機的氣動效能。
陳易把圖紙匯入兩臺3D金屬聯合印表機。
按照時間,明天一早,這款最新的利刃無人機就能列印生產完成。
到時就可以找警方交貨,同時進行試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