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微波發生器,根本就不需要這麼猛的火力。
太猛了。
按照無人機的體量,這也滿足不了。
“接下來就是把這微波發生器,跟超聲波,還有無人機的激波,三者搭配到一起。”
“開始搞機!”
腦海裡回顧一遍方案,感覺修仙狀態良好。
陳易就很乾脆地打算來一個通宵,戴上虛擬頭盔,開始設計無人機的原型。
這次因為要增加鐳射槍,機身還要設計一個集中激波能量的結構。
同時還要增加超聲波模組,微波發生器,還要符合“利刃”武器的攻擊模式。
這樣新的無人機。
無論是氣動佈局,還是機身結構,亦或者內部的重力設計等等,全都要重新進行設計。
“製造事宜,材料先行。
無人機需要注意微波發生器的微波頻率。
避免機身材料跟微波發生共振,當場被汽化掉。”
“不對,微波發射面是一種特殊的材料。
可以把微波發生器改一改,把發射面直接變成無人機的形狀,再透過系統,調整提高強度。
這樣既避免無人機先汽化的風險。
還能減少微波穿透壁障的衰減損耗。”
“因為利刃的攻擊目標,主要是地面和低空的目標。
氣動佈局除了升力和阻力,還需要考慮高空往下衝刺的效能,減少超音速的音爆強度。”
“發動機就用之前衝刺太空的發動機,離子推進爆發不足,不是很適合爭分奪秒的執法環境。”
“鐳射槍、微波發生器、還有超聲波換能器,全都是用電。
可以增加一套增程......算了,大功率的增程模式提高了系統複雜性。
直接用翼飛的電池,增加一個充電介面。
40千克電池,56千瓦時的電能,這足夠了。
畢竟主要的利刃功能,只是在攻擊時開啟那麼一瞬間。”
陳易列出這新款利刃無人機的設計要點。
無人機,本身是有一套小功率連線發動機,自然散熱的發電系統。
用來給航電,通訊,雷達拍攝等進行供電。
但這套系統,根本滿足不了超聲波換能器,特別是微波發生器的消耗。
與其提高發電系統的功率。
增加發電機的重量和體積,同時還要消耗發動機的推力。
倒不如直接換成碳矽電池,對超聲波換能器和微波發生器單獨供能。
根據這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