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邊,看著陳易這一言不合就寫公式的行為。
張教授跟其他的專家院士相視一眼,眼裡都不由露出幾分無奈和懷念。
這種感覺,好像年輕哪會兒,上大學時跟著導師學習的時候。
那時候,講臺上面的導師也是這樣,一言不合就丟公式。
密密麻麻的公式,把他們這一群當時的小萌新,折磨的欲仙欲死,痛不欲生。
沒想到幾十年過去了。
他們都已經混成專家教授,院士高工,成為國家科研領域新的頂樑柱。
還能重溫一遍,當年這被導師公式支配的感覺。
一個多小時過去,陳易寫完了。
兩個小時過去,三個小時過去,五個小時過去......
耗費了五個多小時的時間。
透過這些公式,張教授等人終於理解了陳易描述的方案。
簡單理解,這就像是一個可以自主適應風速的壓縮扇葉。
如果吹到扇葉的風比較小,扇葉就會維持扇葉的結構,透過扇葉的旋轉對吹過來的風進行壓縮增壓。
要是吹過的風太猛,扇葉就會在中心處裂開,形成一個內凹的收縮通道,藉助收縮的通道結構,對吹過來的風進行壓縮增壓。
但扇葉要進行活動旋轉。
扇葉跟周圍的側壁必須存在活動間隙。
在扇葉中心處裂開,形成壓縮通道時,這個間隙就會形成一個外通道。
兩個通道之間的壓力平衡,再進一步維持壓縮通道的結構平衡。
這就如同夾在兩股氣流中間的物體,只要兩邊的氣流不失衡,處於中間的物體自然也是要多穩定有多穩定。
這其中扇葉的氣動設計和結構設計,可以決定。
扇葉是在氣流0.9馬赫的時候裂開,還是在3馬赫的時候裂開,或者在5馬赫時裂開。
是設計一級扇葉,還是設計兩級扇葉,三級扇葉,每片扇葉的裂開速度又各有什麼不同。
這些不同的扇葉設計和對應的裂開速度,就是把渦扇、渦噴、亞衝壓,超衝壓等多種發動機效能特性組合在一起的關鍵點。
當然,這只是基礎的原理。
要想在發動機內實現這樣的結構,單單看陳易寫滿幾十米牆壁的公式,就能明白其中的難處。
這原理到實現的難度,就像是告訴你。
你吹起一個氣球,然後鬆開氣球口,氣球飛走了。
好了,你已經明白噴氣產生推力的原理,請你自主設計一款超音速戰機......
“好了,都別看了。”
張教授在陳易的海洋中掙脫開來,深呼一口氣,對全部人說道。
“我們要先通知保密部門,把這些公式拍下來進行絕密儲存。”
“這面牆壁呢?”
“推了,融了,做成玻璃,再敲碎深埋......”
張教授有些疲倦地揉了揉發脹的腦袋,轉頭對陳易豎起大拇指。
“小子好樣的。”
“能讓我們這群老傢伙都回憶起學生時代,再次感受到被公式支配的恐懼,全世界估計就你一個人了。”
PS:求追讀,求月票和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