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渦輪發動機是透過葉片,對引擎的進氣流進行壓縮增壓。
而衝壓發動機,則是透過收縮性的衝壓結構,對引擎的進氣流進行壓縮增壓。
但有沒有一種可能,渦輪葉片,在特定的條件之下變成特殊的衝壓結構,從而實現渦輪和衝壓發動機的組合?”
“這不可能!”
“從來沒聽過還能這樣!”
陳易的話剛說完,周圍的一群專家就忍不住呼喊。
“沒有什麼不可能。
氣動流體力學的流體連續性方程,NS方程,我們還沒有研究透全部的奧秘。”
陳易一臉平靜的回答:“對於這些沒有研究透,還有許多處於未知狀態的領域,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
現在這個公式,就是流體連續性方程,NS方程的一個新的補充,一個新的奧秘。”
對陳易瞭解比較多的張教授,倒是沒懷疑陳易的話。
看著陳易補充的公式細節,思考一會兒說道:“你是說,透過特殊的氣動佈局和葉片結構。
當進氣流到達3馬赫的渦噴極限時。
渦輪葉片的結構就會自適應的調整變化,形成一種收縮內凹的衝壓結構?
原先的渦噴發動機結構就變成衝壓發動機結構?”
“對,但沒有規定硬性要3馬赫。
如果對葉片的結構進行一定的調整。
這個數值也可以由3馬赫變成0.9馬赫,強度足夠的話,5馬赫也行。”
陳易點點頭。
0.9馬赫,這是渦扇發動機的分界點,超過0.9馬赫,渦噴結構的效率和效能就會超越渦扇。
3馬赫,這是渦噴發動機的分界點。
超過這個分界點,超音速的進氣不等到達燃燒室,在渦輪葉片就會因為過度壓縮提前燃燒,導致發動機失速。
所以常規的渦噴發動機,速度極限就是3馬赫。
超過3馬赫,這就必須換成衝壓發動機。
而5馬赫,這又是亞燃衝壓發動機跟超燃衝壓發動機的界限。
“這樣的結構,對材料的要求很高啊。”
一位對材料研究比較深的專家院士,心裡估算一番之後,眉頭不由皺起。
原先的衝壓發動機,衝壓結構是一堵鐵片牆。
但現在卻要換成一個個的鐵片,再透過鐵片之間的結構形成一堵牆,同時還要有牆的強度。
如此設計,不需要試驗,只是想象就能明白,對材料的要求有多高。
“材料強度確實要提高一些。
不過因為這種結構不是全衝壓結構,不是完全依靠結構硬抗。
而是透過葉片跟發動機的側壁,存在的微小間隙形成的外涵道,還有中心內縮形成的壓縮主涵道,兩個涵道之間的壓力維持結構的穩定。
這樣材料強度,亞衝壓提升百分之5到8,超燃衝壓提升百分之10到15就能滿足需求。”
陳易說著,沒找到黑板,直接用筆在牆上寫下一行行的引數和計算公式,以此來證明自己的描述。
這世界上,除了那些海誓山盟,分手之後打雷天不敢出門的情話。
其他沒有什麼描述,能比數學公式更具有證明性和權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