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三國騎砍 > 第六百四十四章 制度

第六百四十四章 制度 (第1/2頁)

“武關道沿途亭驛已然暢通,雖有積雪,也不妨礙雪車通行。”

鄧城宣池,田信從峴首山觀星樓歸來,剛下船登上敞篷戎車回城,隨車的李衡手裡捧著攤開的資料夾,陳述積累的公文奏報:“今歲關中大軍圍捕、狩獵獸群極多,許多猛獸向山中躲避,武關道沿途亭驛多受滋擾。不過亭驛之中多備有弓弩,又是運糧輔軍協同新修的牆壘,堅固高大,非猛獸能破。”

“驛站、亭社皆如律令規定儲有糧秣,驛站儲糧三百石,草八百束;亭社儲糧五十石,草二百束。”

“據三年降雪記錄,武關道南端降雪總厚約在三尺四寸左右;今年已降雪兩尺一寸,正月、二月還將有兩三場大、中雪。”

李衡念著這份報告,翻了一頁又念:“臣等以為南山降雪風險難測,建議公上延緩出行,二月中旬氣候漸暖,山中積雪尚未消融,正好通行。”

這降雪資料肯定有一定程度的誤差,還是往多了測算的誤差;因為山區降雪在風力吹刮下,許多雪會落在山谷、河谷、山坳等平窪地;而測量的觀察點則在利於避風的地方。

減掉誤差,看平均降雪量,也就能推斷冬季末尾大致的降雪量。

“不必等候,糧食本就緊缺,此次正要乘積雪之利,若等到天氣轉暖,雪橇之物反倒會多出意外變故。”

田信做出選擇,冬季丹水冰封,用輕型雪橇、冰車,可以小範圍的向武關道運輸糧食。

只要動員的人力、畜力維持在一定規模以來,這種運輸消耗成本反而能夠正常承受。

再說漢水、江水、湘水卻不會冰封,小半年的運輸,已經從湘州、江夏、武昌地區運輸了三十萬石米麥,和二十萬草束抵達南陽,又透過丹水向武關道中南部的驛站、亭社,以螞蟻搬家的接力傳遞方式運輸。

草束並不是用來取暖的燃料,是盛夏之際收割、暴曬的幹青飼料。

冬季馬匹走武關道最麻煩的就是粗飼料的補充,而武關道氣候又多變,倒是這種氣候嚴寒的情況下,冰層、積雪相對穩定,可以利用。

今年的冬季,依舊是一個十分寒冷的冬季,沒有出現暖冬這種反常氣候。

就這樣,田信沒做停留,按著既定時間、計劃,領著家屬和大部分中高階軍吏親屬向著武關前進。

到了武關,就會轉用雪橇,與另一批集結在武關要前往關中的賀齊部武昌兵一起北上,這支軍隊會跟賀景麾下的昭勇率替換,輪流服役。

雪橇也不是神器,許多山路還得步行,但婦孺老弱、病患倒是可以繼續乘坐雪橇,由軍士牽引馬匹,控制著馬兒拉著雪橇緩慢行進。

現在北府不缺畜力,運力方面也就寬裕的多。

田信這裡返回關中,江都的大朝會、鄴都的大朝會也如期舉行。

可以預見,今後三五年內不會再爆發決戰規模的戰鬥,所以國內太多的軍隊需要重新編制,以適應新的時代。

這個時代,拼的就是誰休養的更快,誰發展的最好,這是為下一輪決戰做鋪墊。

季漢帝國的軍事支出是一個巨大的財政包袱;魏帝國卻沒有軍事相關的財政包袱,正因為沒有包袱,所以魏軍的戰鬥意志薄弱,戰前容易潛逃,作戰時容易潰敗,一敗就無法再收拾。

魏帝國的作戰方式永遠是少量精銳部隊當尖刀,數量龐大計程車家部隊跟著搖旗吶喊……所以魏軍的戰鬥力忽高忽低,原因就在精銳部隊的配比。

當曹操施行屯田制度的時候,就選擇了要錢,而不是要戰鬥力。

屯田制發展過程中,又選擇了向世家、豪強妥協,所以屯田士家的戰鬥力就更低了。以至於魏軍的很多戰果,都是依靠朝廷大義,聯合割據軍閥一起打出來的。

漢軍的問題不像魏軍這麼嚴重,就是個簡單的財政問題。

只要裁減野戰部隊的常備規模,就能迅速降低軍費。

最新小說: 戰艦締造師 雙面小妾 我的時空穿梭手機 追蹤師 前男友他帶球跑了?! 原來我的師門都不正常 如何逼瘋高嶺之花(重生) 妖精的尾巴之大神帶帶我 快穿:炮灰女配拯救計劃 我不修仙反來賣命 我在古代流放地開鹵味店 我在廢土世界直播種田日常 甜文造飯計劃[快穿] 穿書之她好甜 路邊的美男不能撩 除了我全員手握劇本 本店招牌菜 [蝙蝠俠]老爺到我碗裡來 漫威BOSS 未來科技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