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朱舜站在京師大學堂的籬笆院子裡,拿著角尺、刨子、鋸子這些工具,打造第一代蒸汽機紐可門蒸汽機的模型。
大弟子宋士慧準備在籬笆院子附近開闢出來一塊田地,揹著筐子,從很遠的下田一筐一筐的往這裡運泥土。
二弟子宋士意已經有了新式織布機的靈感,嘗試著抓住那個一閃而過的靈感,琢磨新式織布機的方向。
師徒三人在這處僻靜學堂,安安靜靜的做著各自的研究。
橡膠還沒有找到,朱舜就琢磨著用皮革代替橡膠,試驗了很多次,密封效果總是出問題。
朱舜揉了揉太陽穴,暫時放下手裡的研究,走到站在一臺織布機旁邊的宋士意身邊,看看他研究的怎麼樣了。
宋士意的研究始終就差一點,正在為抓不住那個一閃而過的靈感苦惱。
看見二弟子這個樣子,朱舜開始幫他梳理普通織布機的優點和缺點:“士意,給為師講講這個踏板織機。”
宋士意晃了晃腦袋,暫時把腦子裡各種錯綜複雜的想法給甩到了一邊,疲憊的說道:“師父,這種織布機叫做踏板織機,嗯,師父應該是知道的。”
“是織布歷史上最重要的發明了,原始織布機需要先用手提綜,然後再用雙手投梭和打緯,織出來一緯布。”
“這種踏板織機用雙腳的踩踏,替代兩隻手的提綜。”
“這樣一來,雙腳提綜的同時,雙手同時用來投梭和打緯,大大的提高了織布速度。”
“嗯,比起原始織布機,大概提高了二十到六十倍的產量。”
“一般的紡婦能夠同時使用三錠紗線,只有技藝高超的松江府紡婦,才能進為四錠。”
朱舜補充了一句:“歐洲的紡紗工人最多能紡兩根紗。”
“歐洲?”
看到弟子臉上的困惑,朱舜解釋道:“歐洲就是歐羅巴。”
宋士意撇了撇嘴,鄙視道:“才能紡兩根紗,還是最多,歐羅巴也太落後了吧。”
“我說那些歐羅巴商人怎麼見了松江紫花布,就像見了寶貝一樣,一船一船的往海外運紫花布。”
“松江府就靠這一種布匹,發展成了整個天下的棉紡織中心。”
松江府發展成大明的棉紡織中心,還有氣候和河流方面的原因,不過鬆江紫花布在這裡面,卻也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因素。
暢銷南洋和歐羅巴的松江紫花布,為松江府帶來了巨大的貿易順差,從海外賺來了大量的金銀,支撐了松江府棉紡織的蓬勃發展。
朱舜看見揹著籮筐的宋士慧,卸出泥土的動作慢了很多,想來他也對遙遠的歐羅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新鮮感,笑了笑:“士慧,你也過來吧。”
宋士慧裝模作樣的嗯了一聲,努力讓自己表現的不怎麼在意,但他臉上的高興勁就是宋士意都看出來了。
朱舜等到宋士慧走過來,繼續介紹了一些歐羅巴的風土人情:“現在的歐羅巴不僅在織布業落後,紡紗方面也很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