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板。
鋼板包裹了船體的下半身一直蔓延到了撞角之上。
這是楊迪生在實驗鋼鐵船隻的可行性,也是鋼鐵船隻系列所誕生的第一批船隻型別,目前只有兩艘,一艘給了張啟,另外一艘送去了海軍那邊。
對於此等大耗鋼鐵的行為,張啟非但沒有阻止,反而舉起了雙手雙腳贊成。
很巧啊。
騎砍世界開始了蒸汽機的研究,而外界楊迪生也開始了鋼鐵船隻的研究。
這叫啥?
這就叫雙向奔赴。
張啟的腦海中在看到這艘船的時候就想到了蒸汽動力船。
這可是真正的,可以擺脫風力限制的好東西。
能讓遠航的船在大海上航行的距離更遠,不在依賴於海岸的庇護。
這是好事,張啟沒理由去阻止。
況且,陸地上也急需一種能遠距離移動的交通工具。
東北這塊土地太大了,就目前張啟能利用上的不過幾分之一而已,更遠的雖然已經在他的掌控範圍之中了,但人過不去也沒轍。
而提升鋼鐵需要的最佳途徑就是去使用它。
一切的技術改進都源自需求。
有了需求,便會讓人產生頭腦風暴。
蒸汽動力。
火車。
鐵路。
交通網。
隨著船體的起伏,張啟坐在一個有窗的位置望著河面。
沿途已有煙火氣。
那些是從河運上謀得了生計的人所住的地方。
這些人中有漢人,有扶余人,肅慎人,還有匈奴人,以及大量的隱戶。
一個隱戶的出山往往會帶動越來越多的隱戶出山,久而久之,遼河兩岸便陸續有了村落。
當然,在他們露出了蹤跡後,遼東,遼寧兩地就已然派出過官員對他們進行登記,如今他們已經是張啟治下得子民,村制也是完全按照常春遼寧兩地的村制建立的,同樣,遼寧方面也派出了村管與治安民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