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我已經站在這裡了,或多或少,我認為還是需要給你們講點有用的東西的,之所以會講華國水稻,因為在我看來,農業就是從水稻開始!”
宋山指著上面的四個粉筆字,問:“有哪一位同學能告訴我,水稻的歷史啊?”
他往同學們一看,舉手倒是有一大片,他隨便點了一個:“同學,就你了,你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是一個臉上有雀斑的女孩子,她有些小激動,站起來了,調整了一下呼吸,才回答:“水稻是屬於稻屬穀類作物,谷乃五穀之一,在華國有遠遠綿長的歷史,傳聞水稻最先產與華國和印國,七千多年前,在華國長江流域的先民們,就已經曾經種植水稻了!”
宋山壓壓手,告訴這位同學可以坐下來了,他對著所有的同學,露出了微笑,拿著話筒,道:“這位同學回答的非常好,水稻在我們的國家,有這源遠流長的歷史,但是你們可知道,在雜交水稻沒有出現之前,水稻最高的產量是多少嗎?”
“曾經的水稻,很多地方的畝產在一百公斤左右!”宋山沒有繼續讓同學們回答,而是自己告訴了他們:“這個數字,想必你們很多人的心中,都是很難接受了吧!”
“一百公斤?”
“還真沒有了解過啊!”
不少農學院的學生,都變得面面相窺起來了。
“越是瞭解,你越是會發現,資料會說話的,當年的農業,和如今的農業,是何等的一種區別,所以雜交水稻的出現,在我心中有多麼震撼,你們可能不知道!”
宋山道:“我第一次愛上農業,是我第一次看到關於袁老雜交水稻的畝產資料,那時候在我心中,這是最讓我感興趣的事情!”
“同樣,也開啟了我對農業科技的發展之路!”宋山在華國水稻四個字上,又加上了幾個字:“小時候讀書的時候,都會的唸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但是我們從來都沒有把科技和農業聯絡起來過,在無數人的心中,科技就是航天事業,是軍工裝置更新,網際網路的日新月異,但是在我看來,科技就是推動農業前進的步伐,我更加追求科技農業!”
這前面的都是宋山把自己剖析出來的前奏,當老師,他的確是第一次,但是不代表他不上心,他知道能不能教好學生,首先不是你瞭解學生,而是學生了解你。
學生對你有了興趣,才會對你的課有了興趣。
這叫反其道而行。
他的主張,他的興趣,他的愛好,他的執著……都是可以讓學生知道的,這樣才能讓學生對他更加信任。
“其實有一件事情,我是不太服氣的,但是不服氣,卻不得不承認,咱們華國,在農業科技發展上,已經被國際很多國家給拉來距離了!”
宋山開始漸漸開始進入狀態之中,當老師,他是沒有什麼經驗,但是他隨興而行,至於學生願意聽,就聽,不願意,也不能勉強,一個老師做不了永遠讓學生滿意的。
“華國的農業發展,在國際上就是一個靶子,會讓他們攻擊的靶子,1974年,第一次世界糧食會議上,無數專家表露出來一個觀念,那就是華國無法養活十億人口!”
“這是為什麼?”
“那就是因為我們的落後!”
“1995年,美國學者,布朗出版了《誰來養活華國?》再度的表示了對華國糧食供給的擔憂!”
宋山的聲音變得很大:“有時候我想不明白,我們國家自己的農業發展,為什麼需要讓別人來擔心!”
“但是,資料往往卻能讓你有心無力,你感覺再多的屈辱,也改變不了咱們落後的局勢!”
“落後就是要捱打,這是偉人說的!”
“所以咱們要前進!”
“我堅信,科技能給農業帶來進步,科技能讓農業發展起來,科技也能讓農業走出一條不一樣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