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那天下午上衙的時候,州衙守門的衙役又看到了前陣子來宣旨的鄧公公一行人。
一回生二回熟,兩人沒再幹把人攔在門口的蠢事,點頭哈腰地將人送到了院子裡,還高聲叫道:“趙大人,宮裡鄧公公來宣旨了。”
其他衙役一聽來宣旨的,趕緊機靈地去搬案几、擺香爐。
趙如熙本來打算去看人修水利的,但昨日龔城走之前,還特意提醒了衙門裡眾人一下,說沒準今天會有賞賜下來,所以她今天便呆在衙門裡哪兒都沒去。
不光趙如熙,其他幾位大人也都呆在衙門裡。
他們自己一輩子沒接過聖旨,現在能當個吃瓜群眾跪在聖旨下面幾次,也是一輩子的談資了,自然不容錯過。
鄧公公跟趙如熙寒暄了兩句,見人到齊了,香案也擺好了,便開啟聖旨,唸了起來。
聽得皇上給趙如熙賜了一個八百畝田地的大莊子,還有金百兩,銀千兩,南珠一斛,綢緞二十匹,還允許趙如熙在莊子裡種糯米,劉宏宇等人羨慕得眼珠子都紅了。
他們這種沒什麼背景的,原生家庭基本都是小地主之類。考學當了官,劉宏宇清正,李利膽小,並不敢貪墨。劉宏宇做了一輩子官也就在老家買了幾百畝田地,打算致仕後回老家做個田舍翁。
蔡耀宗因為有人保他,倒是想方設法的撈錢,但也不敢過線。得的錢也都是上交,自己留在手裡的沒多少,他的積蓄跟劉宏宇差不多。
趙如熙得的這些賞賜,在蕭圪、蕭令衍和京城那些達官貴人眼裡不算什麼,但在劉宏宇這些五、六品地方官眼裡就很豐厚了。
要趕時間回京,鄧公公宣完旨後也沒多留,直接回了京。
拿到這個賞賜趙如熙是真高興。這完全賞到她的喜好上去了。
當天下午她就派周春去接管了莊子。
周春已接手整頓過好幾個莊子了,熟門熟路,套路都是一樣的。敲打莊僕、組織培訓、提高待遇、建立學堂、收買人心,只要這一項一項地做下來,立刻就能把莊子治得服服帖帖,根本不用趙如熙多操心。
於是她接下來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南陽周邊的水利系統完善上。
徭役招了兩批人,二百人開荒,二百人修水利。
趙如熙把修水利的分成了四組,五十人一組,四個地方同時開挖,把原來不完善的水利系統一點點地修正,地勢高的地方,她也打算架上她改進過的高架水車。
蕭圪那邊動作極快。趙如熙這邊接了聖旨,那邊他叫人畫的帶尺寸資料的農具設計圖就一一往各省送去。
吳宗那邊接到設計圖的時間跟趙如熙接賞賜的時間差不多,姑蘇那邊也只慢了一天。
“這上面寫的趙如熙,可是趙大人的女兒,那個剛被賜婚為齊王妃的?”看著農具圖上的說明,張順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老花眼,把設計圖遞給自己的師爺讓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