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誤被男配叼回窩 > 三百一十一、瓦罐墳

三百一十一、瓦罐墳 (第2/2頁)

推薦閱讀:

“大人,我們也是家裡窮得沒米揭不開鍋實在過不下去了,還有這一切都是我提出來的,一切都跟我兒子沒有關係,你們要打就打我,別打我兒子。”明知自己的兒子要將自己親手送進墳墓,當兒子出事的第一時候想的不是寬慰而是難受,甚至比自己遭遇這一切還難受不已。

抱著茶葛的大腿哭得撕心裂肺,簡直比自己被送進墳墓來得悲慼。

最可憐莫過於天下父母心。

“好,那你解釋一下這是什麼情況。”茶葛緊咬牙根,一字一句似從牙縫中硬擠出來一般刺耳。

被暴力粗魯扔在地上的青年和已經住在墳墓裡的老人對視一眼。

這才喏喏的開口出了聲。

他們幾人才得知關於‘瓦罐墳’之醜陋習俗。

原來在他們這個偏僻落後的村子裡,若是家中沒有多餘財力的子孫要把年滿六十歲的父母安置在村外或者是半山腰中預先建好的瓦罐墳中,每日送一次飯且加一塊磚,等三百六十五天後就把墳的視窗堵死,然後安葬了老人,可以說是一種慘無人道的活埋式的安葬老人的方式。

如果那家人實在困難不得已將老人送進瓦罐墳中,又是孝子,會刻意將磚弄成半截,這樣子半截半截磚頭的蓋,老人能存活下來的時間相對於更久一點,可對於彼此來說都是一個來自心理上的琢磨。

史前部落裡,男耕女織,自給自足,但老人意味著沒有勞動力,也就是說家中需要準備多一個人的糧食,老人的子女也已經有了自己的孩子。古時講究多子多福,別看只是為老人多添一份糧食,這也會成為了子女的負擔,尤其碰上某一年糧食產量低和征戰連連的情況,沒有任何勞動力的老人對於子女來說完完全全就是個多餘累贅。

在古代時候,因為各種原因,人們的壽命遠遠不如現在這麼長,先秦時候男女的平均壽命都只有三十幾歲,雖然後來這個數字逐漸增加,在六十多歲已經算非常高齡,這是他們往往已經喪失的勞動力,這也讓很多家庭貧苦的子女做出不孝的決定,有人就會將過了六十歲的父母送進實現大號的山洞裡,每天去送飯,送一次飯就在出口封一塊磚,隨著時間的推移洞口也被堵死,這些老人就會在洞中活生生餓死。

每送一餐砌一塊磚,一直到這個墓穴完全封死,而墓穴中的老人只能在黑暗狹窄的墓穴中等死,每當吃下一頓飯之後便意味著離死亡更近了一步,這種墓葬的極其殘忍,絲毫不遜色於將活人埋進墓中。

據《遵義府志》記載,此風俗傳自古時候,屢禁不止,在山上隨處可見,每逢遇到大雨,這種墳塋就會露出地面。

唐朝時中外交通發達,西域一國給皇上進貢了一個特大個葫蘆。但使者給皇上出了個難題:不準破壞葫蘆,請說說葫蘆裡到底有幾顆籽?某天一家的孝順兒子在“瓦罐墳”口與老爹聊天,就將葫蘆的事說給老人聽。老爹一聽,很自信地說:“這很簡單,‘西胡二籽’,裡面有兩個籽粒,你去揭皇榜吧。”兒子揭了皇榜一說,外國使者大驚失色,剖開果然是兩個籽粒。皇上問他:“你如何知道這麼大一葫蘆裡只有兩個籽粒?”他說是老爹在“瓦罐墳”裡告訴的答案。皇上聽後,大為感慨,看來,老人還是有用,於是下詔廢止了“瓦罐墳”的葬俗。

林朝歌以前最大隻在野史上看到過,想不到是真的有存在,野史在如何光怪陸離離奇殘忍都比不上親眼所見來得震撼人心。

甚至是憤怒。

將養育過自己的父母親手活生生將人送進墳墓,就算家中在貧窮,一個老人的口糧還是出得起的,更何況最近幾年都是風調雨順,各國諸侯早已不起戰事,只要是登記入籍的良民都會由官府根據家中人口和勞動力分配良田,就連如果沒錢買得起種種作物都可以到衙門登記領取,只需在那年將收成得來的十分之五商交當地衙門即可。

養一個年邁花甲的老人完全綽綽有餘,甚至還有富足。

林朝歌實在想不到如此狼心狗肺之人豈為人子,更多是那被自己兒子親手送進墳墓等死,兒子出現危險的時候卻在第一時間為他說話的老人。

到底是父母的拎不清還是溺愛太過。

最新小說: 重生古代:從獵虎開始逐鹿天下 與前夫和離夜,將軍在我榻上貪歡 大唐:天生神力,我竟是皇族血統 我又淪陷了[娛樂圈] [紅樓]黛玉繼承了林家後 克格勃小三想上位 女駙馬穿越手記 慫包女配缺德後[七零] 救命我不想繼承家業只想當指揮官 真千金瘋批後,全家跪地求原諒 長得醜就不配攻略病嬌了嗎[穿書] 首富閨女有點摳 大理寺第一主簿 [火影 創設組]和扉間的愛情 不死者松田的二週目奮鬥生涯 餘二姑娘死遁掉馬了 全家穿越星際除了我都混成編制 八零之和搖滾老炮一起養崽崽 大師,師姐還有救嗎? 穿成七十年代心機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