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水寒逝世,林景芝仍舊謹遵師父教誨,匡扶正義,事無鉅細,哪裡有需要,他都願意去幫一幫。
後來林景芝在行俠仗義的時候偶遇到當世神醫唯一的兩位親傳弟子之一忘愁,因緣挽劍,促成一段良緣佳話,羨煞旁人。
夫妻恩愛和睦,攜手遊歷江湖,在當時武林上威望甚高。
果然同算命先生所說,林景芝註定就是要幹大事的人。
因為只要別人有需要,他都會去幫忙,從不看人身份地位,所以遊歷途中機緣巧合救下後來的聖上,當時的親王,遂結成好友,親王感其才能,招他入宮,正逢戰亂,林景芝拒絕了做親王的座上賓,轉身就入了兵營,,拋棄了往日江湖的威名,從一個小兵開始做起,積累戰功,逐漸在軍中嶄露頭角,甚至只憑一人帶領著一小隊人馬擊潰了敵方一整支先行軍,官職一路高升,不到一年就做了當朝最年輕的將軍。
曾經救下的親王被選為儲君,登基為帝。新官上任都三把火,何況皇帝,自然也要一番新政改革,勵精圖治。
尚在儲君之位時,貪官汙吏便是心頭一根毒刺,如今做了皇帝,首當其衝的就是要拔掉這根長滿蛀蟲的毒刺。
正逢江南東部發洪澇,皇帝私下託付,把這件交給林景芝全權負責,林景芝不負眾望,雷厲風行
,鐵血手腕,直接一石二鳥,把刺一根根剃掉,如猛虎下山,震懾朝綱,讓當時朝廷低迷的風氣為之一肅。
在西北戰亂時,御封了虎威將軍的名號,手握兵虎符,成了坐鎮三軍的大將軍,開始為當今陛下征戰四方,開始了他的戎馬一生,名號越來越響,放眼天下,孰人不知,將一眾匈奴番邦打得節節敗退,敵軍聞風喪膽,退守國境不敢造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戰神的威名在軍中迅速傳開。
這樣的將軍乃是萬人敬仰,在他們這些新兵眼中亦是如此。
每次被提起這些帶著傳奇色彩的身世故事,林景芝總是無奈地笑著搖頭否認,“哪有傳聞裡說的這麼誇張,我跟你們一樣,不過是個平凡的人罷了。”
他就站在人群裡,仰望著他的將軍,他相信,那些故事都是真的。
是的,他跟著參了軍,成了林景芝麾下的一名小兵。
剛過十六的他,聽聞將軍在西北征戰的訊息,他心裡的渴望越來越濃,反正也是孑然一身,他收拾些乾糧跟簡單衣物就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西北的路。
那位將軍是他想追隨的人,他為帥,自己便願做其麾下一名小將。
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他毅然決然選擇了參軍,頭也不回地拋下了江南的長柳如煙鶯歌軟語,他心裡有個小小的願望,他也要像林景芝一樣,以肩膀抗住國家安危,庇佑百姓,捍衛天下大義,雖然做不了同將軍一樣的英雄,他願意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因為歷經過生死,因為將軍。
西北自古便是淒寒之地,從軍的生活也格外艱苦,嚴格如鐵的軍紀,日復一日枯燥的訓練,手掌被磨出繭子,像是那時伸到他面前的那雙手一樣有了印記,但是他卻覺得自己很快樂,能跟著已經成了統領三軍的大將軍一起浴血奮戰,真的像是圓了他的夢。
本以為林景芝已經忘了他,這個多年前救過的孩子,畢竟他們不過只能算是一面之緣,時隔多年,他也從一個瘦弱伶仃的孩子長成了一個身強體壯的少年了,不記得他也很正常,他也沒有奢望過能被記住,只要能做大將軍手下的一個兵,隨著他上陣殺敵,馳騁疆場,他已經覺得很滿足了。
然而,作為新兵,他留在校場上整理收拾訓練用的兵器時,有盔甲摩擦的聲音響起,一個人站到他面前,只聽見一道熟悉的聲音從頭頂響起。
“這不是江南那個愛哭的小娃娃嗎?真好,都長這麼大個了,怎麼也來參軍了?”
他抬起頭,那張俊美無雙的臉,線條越發堅毅,是被塞外風雪磨礪出來的痕跡,一雙眸子還是亮得不像話。
大將軍……還記得他?
他記得!
一種難以言說的感動爬上他的心間,激動到有些語無倫次,但是為了給將軍留下他很可靠的好印象,他咳嗽一聲,強裝淡定,卻仍是掩飾不住笑意。
“因為我想像將軍一樣成為能幫助別人的人,還有……是將軍你打臉的力氣太大了,疼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