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們中間,有個男人抬起頭,瘦高個頭,鶴立雞群,陽光灑在白皙的面孔上,猶如萬人迷的沙漠王子。他穿一身西式工裝服,上衣口袋插著鋼筆,年紀不會超過三十歲。
秦北洋喊出他的名字:“李隆盛。”
喀什噶爾,絲綢之路上的重鎮,中亞的文明中心,可與撒馬爾罕、布哈拉齊名。乾隆朝平定回疆,即以喀什噶爾參贊大臣“總理南八城事宜”,堪稱南疆首府。
劍橋大學物理系博士一驚,託了託金絲邊眼鏡,衝到秦北洋跟前熱烈擁抱,又驚恐地後退兩步:“你真是秦北洋?”
“如假包換。”
“那我在大白天見到鬼了?還是幻覺?對不起,科學家不該說這種話。但在北極的維京古墓,我親眼看到你掉進了噴發的火山口。”
“但我沒死,有……”他不想說是北歐神獸救了自己,“有人救了我。一言難盡,這一年多來,猶如伊利亞特加上奧德修斯!”
“荷馬史詩——你一定要好好跟我說。”李隆盛摟著秦北洋的胳膊,又見到鄂爾多斯多羅小郡王,還有黑紗矇住面孔的白俄美婦人沃爾夫娜,他向著考古工地大喊一聲,“教授,你看誰來了。”
國立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王家維,頂著滿頭亂髮與灰土,吐了口唾沫擦拭眼鏡片,這才看清了秦北洋的面孔。
“你是……”
“教授,我是秦北洋。”
想當年,王家維從香山碧雲寺把這乳臭未乾的小工匠帶到北大。兩年過去,他又長高了,肩膀更寬,臉上多了風吹日曬的滄桑。
王教授激動地說不出話,與秦北洋緊緊相擁,就像抱住失散多年的親兒子。
考古現場還有個外國人,五十來歲,灰色頭髮,目光深邃,像是歐洲北部的人種。
李隆盛介紹道:“這位是瑞典大探險家,舉世聞名的斯文·赫定先生。”
斯文·赫定只會簡單的漢語,向秦北洋打了聲招呼,繼續蹲在地上,用鉛筆速寫記錄出土的神殿遺址。
“這是疏勒古國,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班超鎮守過的盤橐城。我總是不務正業,又拋下劍橋大學的理論物理實驗室,志願給斯文·赫定先生做翻譯和助手。我們從印度出發,經過克什米爾山谷,翻越喀喇崑崙山脈,在喀什跟王教授匯合,組成中瑞聯合考古隊。”
李隆盛露出令人著迷的笑,秦北洋加倍自慚形穢。
考古挖掘告一段落,他騎著汗血馬“幽神”,與鎮墓獸九色進入喀什城。小郡王、沃爾夫娜、李隆盛、王家維、斯文·赫定依次騎馬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