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齡下了車,站在相府門前,腦子彷彿捲成了毛線團,發散出千頭萬緒。
今天他藉機接近李明,表面理由是和自己名義上的主君兼學生熟悉一下,多少應付一下“曹王府長史”的職責。
事實上,他確實是來熟悉李明的,更深入的那種。
結論讓他驚喜而糾結。
驚喜的是,這熊孩子的能力遠超自己預期,不但有德行,還擁有足夠施展自己德行的手腕和才能。
屬實有才有德了。
但這也是讓自己糾結的地方。
而一代名相糾結的點在於——
是否奉李明為主君。
不是掛個名,而是真正全心全意輔佐的那種。
讓他成為真正的親王,然後,成為太子,再然後,更進一步……
房玄齡知道這是一個大膽的想法,也知道朝廷對這種想法有一套完整的刑法。
但他就是忍不住這麼想。
因為從龍之功實在太誘人了,讓他忍不住體驗第二次。
房玄齡本就不是安分的人。
確切地說,參與玄武門之變的從龍之臣,就沒有一個是天生安分的。安分的人也不會謀反。
只是上面壓著一條強龍,才讓這些亂世奸雄俯首帖耳,乖乖成為治世能臣。
但步入老齡的房玄齡覺得,自己如果再不搏一把,房家就要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了。
因為不論是太子李承乾,還是最受陛下寵愛的皇子李泰,都是長孫皇后所出,都是長孫無忌的親外甥。
也就是說,不論他倆誰繼位,長孫無忌都會搖身成為當今聖上的舅舅,成為最有權勢的外戚。
而長孫無忌和他房玄齡,在朝堂上也是老對手了。
雖說和他在尚書省的副手蕭瑀不同,長孫無忌並不是自己的政敵,還沒到事事唱反調的程度。
但權力天生是排他的。
一山不容二虎,待新皇登基、長孫無忌獨攬大權,房家必定難逃清洗。
而歷史上也確實如此,雖然李承乾和李泰誰都沒當上皇帝,但新皇帝李治仍然是長孫氏的兒子、長孫無忌的外甥。
結果就是,長孫無忌以房遺愛謀反為名,殺房遺愛、流放房遺直和房遺則,徹底清除了房家的勢力。
要想挽回房家註定走向末路的命運,除非……
“扶持一位庶出的新皇,我來輔政!”
房玄齡自己都被自己狂野的想法嚇住了。
這已經不僅僅是“站隊”李明,簡直相當於直接下場參與奪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