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歧王朝地大物博,人才濟濟,國祚鼎盛數百年,一直都是天底下數一數二的超大王朝,可幾百年的太平盛世卻在近十幾年,斷送在了昏君李化淵手上,因常年不理朝政,不聽勸言,又是小人當道,如今的大歧在盛昌的強烈攻勢下,已然處處被動,眼看就要被迫簽下城下之盟。
前些日子就有位骨鯁之臣急紅了眼,在朝廷之上,眾目睽睽之下直接斬殺了一位幕後小人,被斬之人官職極大,堂堂正二品,不過動手之人官職更大,是位從一品大官,禮部尚書。
事後那位禮部尚書郎自盡在沒有天子的殿堂上,死前只是悲憤的對著金鑾殿喊道:“想我昔日大歧,力壓群雄,如今卻被一位昏君誤了國,真是對不起列祖列宗吶。”
當時朝廷上眾多臣子們看著駭人的一幕,各有所想,太子黨覺得心裡終於出了一口惡氣,而那些阻礙太子登基的大臣們則毛骨悚然,心裡咒罵那個瘋掉的老東西。
不過這些大不逆的舉動,天子李化淵並不在意,甚至事後還在與愛妃聊天時,當成了一樁口頭趣事。
這個名為畫恩的皇帝寵人,都說是一位狐狸精所化,自從李化淵遇見她之後,便從此不早朝,不理朝政,還共同氣死了當今皇后。
而皇后是太子李襄的母親,所以太子曾多次派人刺殺過這個狐狸精,可都被天子李化淵身邊的潛伏高手攔殺了。
今日依舊是沒有天子的早朝,朝上文武百官等到早朝結束,自動退朝。
本來之前是由國師組織文武百官的早朝,不過其私底下也是遭人殺害,如今的早朝徹底變成了臣子獨對龍椅,荒誕無稽。
總之,如今的大歧朝野,明爭暗鬥,拉幫結派,已然亂成一鍋粥。
大殿門前,一位身批淡金鎧甲,腰束獸面玉腰帶的中年武將站在臺階旁,似在等候某人,此人八尺之高,雄姿英發,高大的身材促使每位大臣都要仰望對視,而且從大門踏出來的大臣們,都會對其恭敬作揖,表作告辭。
這位威風凜凜的武將正是大歧的將軍楊嘉興,所有武官的領頭羊,也是大歧最大家族的楊氏子弟,他手執兵部,又同時擁有一半虎符,權柄可謂煊赫至極。
金鑾殿中最後走出一位氣宇軒昂的年輕人,金絲滾邊的杏黃色緞衣,月白色腰束,腳踏青黃步雲履,服飾上刺有栩栩如生的龍形圖案,貴族之氣,亦是油然而生。
他見到那位臺階旁的武官,此時四下已無人,作揖道:“楊將軍可是在等我?”
楊嘉興重重回禮,“正是在等太子殿下。”
太子名為李襄,是位讀書種子,也是一位英橙境修士,自小跟隨大歧第一人楊子陽學了許多東西,文武俱身,而身旁的楊嘉興將軍也是出身楊氏,所以李襄對於這位將軍一直有一種異於其他大臣的尊敬。
稍微矮一些的太子李襄示意大將軍楊嘉興邊走邊說,不過卻是以心聲交談,在外人看來,兩人只是並肩而行,並未聊天,“楊將軍想好了?”
楊嘉興刻意走慢一個臺階,因為該有的臣子態度還真是要有的,李襄對此不以為意,等待著回答。
“三天內,我會找準時機殺了那位狐狸精,不過太子必須也要在之後的三日內登基稱帝。”楊嘉興看著冷清的皇宮,堅定說道。
如果再不更換皇帝,大歧只能束手待斃,等著亡國於世。
走出去百步,太子李襄才說道:“好,想必父王也早有退位之意了。”
臉龐英俊的年輕人神色如常,好像登基稱帝一直盡在掌握當中。
走出了金鑾殿,有一位身穿大袖青衫的老人出現在了兩人面前,見到老人,兩人分別恭敬作揖,老人不說話,兩人就保持姿勢,紋絲不動。
這時,一群太監宮女人人手捧美味佳餚路過三人身旁,頓時嚇得兩腿酥軟,停在當場。
從容自若的老人眼神平靜的像是毫無波瀾的江河,沉穩又深邃,要知道無論何人見到這位老人都要恭敬對待,哪怕是當今聖上也不例外,老人雙手負後,大袖掩手,看著自家那位身批鎧甲的不肖子孫,話語卻是說給太監宮女們聽,“都停下做什麼?”
老人語氣平緩,嚇得太監宮女們趕緊加快步子離去。
“嘉興,最近可曾去家中見你父親?”老人平淡問道。
還在彎腰的楊嘉興低著頭說道:“因兵部事務繁忙,已有多日沒去見父親了。”
老人緩緩說道:“你們倆先直起身子說話。”
太子李襄畢恭畢敬喊了一聲先生。
楊嘉興挺直身板,不敢主動說話,因為面前之人是自己的叔叔楊子陽,大歧當之無愧的第一人,無論是在學術方面,還是境界之高,在整個大歧王朝中連能望其項背者都是屈指可數,也是楊氏家族真正的家主,千口之家,主事一人,自己的父親不過是面上的家主,遇到一些要事還是得請教自己的這位叔叔。
鶴髮童顏的楊子陽平靜的看著眼前的侄兒,沉默不語。
沙場萬人敵的楊嘉興對視了一眼老人,立刻撇開視線,低著頭,倒像是一名犯了錯的孩童。
楊子陽向不遠處的長廊走去,“李襄,你跟我來。”
等到兩人走遠,留在原地的楊嘉興才敢長呼一口氣,看來叔叔並不反對自己與太子的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