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杏兒蹲下身子,摸著那地裡的大白菜。
“我也不瞞嬸子,我們開門做生意的,對市面上賣的價是相當清楚的,我也不會仗著要量大就過分的壓低價格,市面上按三文錢一斤賣的,咱們按兩文錢一斤的價收……”
一聽這話,張氏的眼睛都快泛光了。
要知道,石頭鎮上務農為生的人太多,很少有人按這個價來收她的貨的。
這小娘子果真還是太年輕了。
劉杏兒見張氏笑得都快合不攏嘴,就問:“嬸子,這個價可行?”
張氏欣喜的連連點。
“行的,行的。”
劉杏兒這才滿意的說:“嬸子的菜又鮮又豐富,兩文錢一斤的收,在石頭鎮是不低了,我也覺得值這個價錢,但是我們只有一點要求,就是嬸子地裡的每一樣菜需每天摘了新鮮的送來,需每日送,這個錢咱們客棧按月份一次性付清。”
張氏這下子說不出話來了。
她原以為這蘇娘子是個不諳世事的,沒想到會有這樣的精明。
誰不知道這種在地裡的菜,菜色都無差異,但是若是要上廚,那當然是現摘的最新鮮啊!可是每日摘每日送,這般的功夫又有幾個農商能做到,實在太費心力了。
她面露難色,支支吾吾的:“蘇娘子真是說笑了,這年頭就沒有這樣收菜的。”
劉杏兒樂了:“這每樣素菜按兩文錢收,張嬸子地裡的菜我剛剛數了數,就有十六種,每樣菜至少收兩斤,那就是六十四文,一個月三十天那就是一千九百貳拾文,差不多就是二兩銀子,一年有十二個月,那一年就是二十三兩零四十錢,二十三兩給普通的人家結婚,生孩子那是綽綽有餘了,差不多能生活大概五年左右吧……中等人家也能生活個一兩年吧……”
張氏的眼睛睜的大大的。
她光想著其中的艱辛,怎麼就從來沒有算過這筆賬呢?
她激動的說話都顫抖起來:“俺能做的……俺能做的。”
劉杏兒想起她那副為難的模樣,就想逗一逗她。
“嬸子年紀大了,若是覺得這活吃力不討好,咱就找那年輕人來做。”
張氏慌忙說:“你張嬸子的身體好著呢,蘇娘子你放心啊,俺保證每日清晨給你摘地裡最新鮮的菜來,絕對不會耽擱了你的生意。”
說著,抬著屁股在地裡扭了幾顆大白菜,又拔了幾把紅蘿蔔,就要往他們的板車上送。
劉杏兒笑得開心:“有嬸子這句話,這活交到嬸子手裡,我放心。”
蘇正弟也是一路憋著笑,想要給張氏打些下手,張氏連連擺手:“蘇哥兒那手是寫賬收錢的,怎麼能做這些活呢。”
蘇正弟有些無奈,再說劉杏兒已經太久沒有下田了,走在田緣邊歪歪扭扭的,他就在前頭牽著她小心探路,小兩口手拉手親熱的很。
張嬸看這情景,暗暗咂舌。
這蘇娘子生的嬌滴滴的,可辦起事來,那叫一個利索乾淨的,之前那些流言蜚語也不知道往哪傳來的,這兩口子可不是一般的要好,再看這蘇娘子這可不是一個好惹的主兒,好在自己夠圓滑,沒去得罪了她,不然哪有今日的財緣。
張氏使勁兒往板車上堆菜想要好好的籠絡她,這可是她的財神爺呀。
劉杏兒見勢趕緊阻止她。
“張嬸子,你按一日的份例裝就差不多了,堆太滿當了,不僅浪費了這上好的新鮮菜,再說咱倆等下還要趕遠路,可坐不下咱倆了。”
張氏問:“蘇娘子這話是什麼意思?”
劉杏兒謙虛的笑了笑:“在菜場方面嬸子是行家,待會還要勞煩嬸子跟我們再跑一套呢,給咱們引薦引薦那肉攤上的主人家。”
張氏求之不得,拍了拍身上的泥土,笑呵呵的:“那敢情是好啊!俺剛好有一個表弟是個肉販,他那兒除了龍肉,那是啥肉都有,保準兒新鮮,待會兒俺和他好好說說,叫他給你一個最合適的價,還送兩斤給你們回去嚐嚐鮮。”
劉杏兒訕訕的笑:“那咱們就出發吧。”
這說著,還不忘把鎮口貼的告示撕下來。
她如釋重負:“從今以後福來客棧再不會有免費的午餐了,梅娘子摔碗的事也不會再有第二次了。”
蘇正弟只是看著她,笑的有些驕傲。
他家娘子的機靈勁他早就見識過了,早就見怪不怪了。
張氏因為要引路,心情又大好,劉杏兒勸她幾次坐板車,她就是不願意,非要跟著蘇正弟在前頭走。
也沒用多久的功夫,張氏就帶著他們夫婦二人回到了鎮上,在鎮南的一處集市上,張氏擠進去拉出來一個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