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的清軍湧入城內,一位高瘦清瞿的青年軍官嚎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家有難,四海悲歌,我們是熱血軍人,不能坐視不救,犧牲個人,拯救中華,給我衝啊。”
青年軍官從腰間拔出戰刀,亮光一閃,帶頭衝向小巷,這裡無分種族,都是中華男兒。
頓時一群清軍蜂擁而上,提刀猛衝,冒著炮火前進,血灑戰場。
鮮血無聲的迸發,飛落在噼啪裂響的列火中,綻放出一朵嬌豔的花朵,清軍輪番衝殺,毫不顧惜自己的生命。
昂揚的大火擁吻著中華男兒年輕高貴的血,彷彿在唱響一首忠誠的悲歌。
綻放出一朵朵紅豔的梅花,倒下一具具敵人的屍體,火光舔吻著那閃閃鮮紅的戰旗,舔吻著張張稚氣未褪和被凜冽勁風吹過的臉龐。
火光之中,年輕軍官舉起右臂,把一面黃龍旗插在小巷之中。
紅光裡唰的舉起了一排排右臂,蒼盡有力的吶喊。
“祖國母親萬歲。”
戰後,這條小巷被命名為“肉搏巷”,以此來祭奠為國捐軀的大清勇士。
當一抹晨曦來臨,撥雲見天晴,一輪紅日冉冉升起。
蘭花城迎來更猛烈的轟炸,清軍陣地,數百門火炮一起開炮,一顆顆犀利的炮彈呼嘯掠過,劃破長空,痛擊敵人的陣地。
劉銘傳仰頭張望萬里晴空,面沉似水,像一座鐵塔一樣,巋然不動,殘酷的巷戰才剛剛開始,蘭花城內激戰正酣,鋼鐵一般的意志,鑄就“殺神”的神經,他還要指揮戰鬥,雖然蘭花城內戰況不明,但他相信手下的軍官,炮火紛飛的戰場,將見證殺神的威名。
李國樓就是他的小跟班,專門偷師,還爬到他的頭頂上拉屎撒尿,劉銘傳瞥視身邊的李國樓,深入骨髓的蔑視李國樓,他早就把臺灣當成家園,卻被李國樓奪去風光,陸地上作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誰都不是他的對手,李國樓只配給他提鞋。
“李國樓,蘭花城戰役,對你有什麼啟迪。”劉銘傳對於李國樓的軍事理論,還是蠻欣賞的,筆桿子和嘴皮子是李國樓強項,劉銘傳自愧不如,他只有在這上面,承認李國樓比他強。
“只有站在正義的一方,才能讓中華男兒煥發無窮戰鬥力,這就是臺灣戰爭給我們最好的啟迪。”李國樓目送冒著炮火前進的戰士,明知要死,卻偏上虎山行,心裡感慨萬千,無數英雄兒女為了祖國,情願為國捐軀,這就是正義的力量。
“說得有理,中華男兒,頂天立地。”
劉銘傳微微頷首,眼中泛起晶瑩的淚光,殺神也有人性,同生共死的戰友情,把李國樓引為知己。
李國樓穩如泰山石,玉樹臨風的屹立,金色的陽光照耀在他的身上,讓人高山仰止,淋漓盡致的出展現一名統帥的魅力。
李國樓拋開個人恩怨,把一個個桀驁不馴的將官,凝聚在他身邊,上萬名番兵甘願為國效力,這是他最值得驕傲的成就,誰也不能阻擋中華民族的崛起,蘭花城即將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炮聲正隆,清軍工兵引爆了炸藥,轟隆隆巨響,巍峨的城牆像蚯蚓一樣蠕動,煙霧升騰,振奮人心,清軍總攻開始了。
城西厚重的城門,炸開一個大洞,清軍要奪取城門。
副將徐文秀率領四千閩軍開始攻城了,馬車拖著一門門大炮,逼近蘭花城。
這支部隊是左宗棠的老部隊,是從大西北調回福建,再從廈門出海,不久以前抵達臺灣。
副將徐文秀原以為臺灣戰役還呈膠著狀態,但來到臺灣之後,戰場形勢徒變,清軍全線出擊,已成一面倒勢態,李國樓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依靠臺灣少數民族的數萬番兵,展開對日軍圍殲。
這讓徐文秀情何以堪,來到臺灣不是遊山玩水,是來打仗的,跋山涉水,總要有個圓滿的結局。
徐文秀請戰,蘭花城西面,就是閩軍主攻的方向。
清軍採用的戰術是圍三闕一,東西北三個方向的城牆被炸燬,東面是番兵主攻方向,西面是閩軍主攻方向,北面是銘武軍主攻方向。
唯獨放開南面的大道,讓日軍有機會逃往琅嶠港。
這合乎用兵之道,不讓敵人抱有玉石俱焚的想法,讓敵人在絕望中看到希望,總有敵人會選擇逃跑,這樣攻城戰遭受的抵抗會小一些,清軍的傷亡數字會直線下降。
但琅嶠港也是死地,如今恆春河的出海口被大清水師堵住,日軍逃往琅嶠港,也沒出路。
李國樓不讓日軍安全逃離臺灣,日軍想體面的撤離臺灣,但出海口已經掌握在大清水師手中,琅嶠半島海岸線已被沈葆楨率領的大清水師掃蕩三次,燒燬了三百多艘漁船,奪取二十艘快帆船,擊沉三艘戰列艦,日軍僅存的一百多艘船,都躲在琅嶠港,以及恆春河裡,下場同樣可悲。
四千閩軍充滿了戰鬥的渴望,有著豐富的戰鬥經驗,不需要演練巷戰,就能投入戰鬥。
清軍扛著小型火炮靠近城牆,近距離開炮,掩護步兵進攻。
轟,轟,轟,轟。
炮彈對著城門洞猛轟,要用炮火轟開一條血路。
斷臂殘骸的城牆處,螞蟻一樣的清軍一個勁的攀爬,蘭花城岌岌可危,勢不可擋的清軍洪流,在炮火紛飛的戰場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