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軍以摧枯拉朽的氣勢突破敵人防線,斷臂殘骸,見證血腥的殺戮,硝煙尚未散盡,副將傅先楚帶領大部隊,衝攻擊卑東軍盔甲集第二道防線。
劉明燈鞏固陣地,想在最短時間攻下盔甲集,在他看來最大的敵人,還是日軍,卑東軍的戰鬥力直線下降,劉明燈非常有信心在盔甲集打敗卑東軍主力,若是在盔甲集殲滅卑東軍主力,那麼接下來的戰役,就能少了後顧之憂。
日軍在卑東族人的幫助下,才在臺灣站穩腳跟,背叛大清的少數民族,沒有理由存在世上。
劉明燈有滅掉卑東種族的決斷,不想要卑東戰俘,卑東民族一共才四萬多人,這種少數民族被大清滅掉無數,這也是清軍對於背叛大清的少數民族的慣用伎倆,劉明燈其實對於李國樓的作戰計劃,沒多大意見,對於李國樓的戰術運用甚是佩服,攻取盔甲集,才能斷絕日軍向北發展的通道,一勞永逸的解決日軍對基隆港的陸地威脅。
可惜如今的臺灣戰事由李國樓負責,李國樓對於背叛大清的少數民族,依然採取收買政策,否決了他的計策,這讓劉明燈惱恨到現在。
劉明燈對於李國樓最多的不滿,就是如何對待臺灣的少數民族。
劉明燈秉承滿清的殘忍,是個殺人魔王,一生沒改過脾性。
(之後,劉明燈在大西北與回軍作戰中,野蠻本性盡顯,讓左宗棠在以後的收復新疆戰役中,不再使用劉明燈,)
攻取盔甲集第一仗,以清軍完勝結束,只此一役,建武軍消滅一個日軍炮兵中隊,雖然三十五門火炮被日軍自毀,但青銅可以重新熔爐,重複使用,這就是“錢”。
看見三十五門青銅火炮,劉明燈心情大好,撫摸著粗壯的炮管,誇讚道:“打的好,再接再厲,爭取三日拿下盔甲集,給李國樓發電,我英雄的建武軍已經突破盔甲集第一道防線,全殲日軍一個炮兵中隊,繳獲三十五門青銅火炮??????”
劉明燈在第一道防線,稍作停留,瞭解戰士的傷亡情況,發現軍隊士氣高昂,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建武軍在與日軍的火炮對戰之下,尚能取得完勝,頗為興奮,這一次終於一雪前恥,全殲一個日軍炮兵中隊,這對於鼓舞清軍士氣,是最好的宣傳,這下可以在李國樓面前,挺直腰桿,不需要低三下四的做人了。
建武軍消滅八百多卑東軍,抓獲六百多卑東俘虜,劉明燈看見眾多的戰俘,兩眼冒火,野蠻的卑東軍在平原地區與日軍勾結在一起,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殺害數以萬計的臺灣百姓。
雖然這筆血債可以算在日軍頭上,但明白事理之人都知道卑東軍血債累累,犯下滔天罪行,李國樓竟然包庇卑東族人,還派來督導官監督建武軍作戰,建武軍作戰還有人監督,豈不寒建武軍全體官兵的心,劉明燈強忍著一肚子的氣,虎著臉,沒去管六百多名戰俘,而是跑去安慰受傷的楊劍士。
“楊劍士好樣的,本官記住你了,給我好好養傷,你給建武軍長臉了,中華男兒就該迎矢而上。”劉明燈讚許的點頭,輕輕按住楊劍士的肩膀,受傷之人,不能亂動,對於楊劍士的壯舉,頗為欣賞。
健壯的楊劍士胸口、腰間,兩處受了重傷,但都是皮外傷,雖然失血過多,已經沒有生命危險,看見劉明燈親自來看他,豈不令他感動,激動得熱淚盈眶,不能自制的哽咽。
誰說建武軍比不過新武軍,李國樓有幾個少林武僧就了不起了,自以為天下無雙,劉明燈暗自嫉妒李國樓的好運,如今終於揚眉吐氣了,建武軍的英雄人物,數不勝數,這麼多拼刺刀的勇士,都是英雄好漢,楊劍士便是建武軍的“戰旗”,將是打出來的,劉明燈發現了人才,決定好生培養楊劍士,寬慰楊劍士幾句,便離開了。
戰爭是軍人最好晉級的舞臺,勇敢的戰士,只要活下來,很快就得到提升,不敢衝鋒陷陣的軍官很快被清除,劉明燈恢復往昔的風采,表現出一名戰將的風采,劉明燈才跨出戰壕,傳令官就拿來李國樓的嘉獎令。
劉明燈一目十行,看著嘉獎令,內心還是挺激動的,李國樓對他大加溢美之詞,還賞給建武軍五十萬銀元,跟著“大財主”打仗,好處立刻得到兌現,投靠李國樓也不失為英明決策。
劉明燈腦門騰騰的冒火,激動的不能自持,武將都是見錢眼開的主,武將說翻臉就翻臉,翻臉無情就像翻書一樣,說效忠就一輩子效忠,劉明燈已把李國樓當做明主。
劉明燈已經想好了,左宗棠死後,他就投靠李國樓,現在唯李國樓馬首是瞻,已把對李國樓的不滿,化作肝腦塗地的效死,不過,人不能變得太快,這樣會沒有尊嚴,還會被手下的將官看不起。
劉明燈裝作不削一顧的表情,嘴角微微一撇,說道:“嗯,我就知道李國樓會這麼說,新武軍在屏東平原快扛不住了,要我軍速去支援,要說打仗,還是要看我們建武軍。”
四周皆是逢迎拍馬之聲,劉明燈驕狂的大笑,就算被劉銘傳分去一半精兵,他直轄的八千建武軍經過四個月的整訓,建武軍重新煥發戰鬥力,有這支軍隊在手,再強悍的日軍也佔不到便宜,建武軍已經不怕具有武士道精神的日軍,戰鬥到生命最後一刻的日軍雖然值得敬佩,但勝利是屬於光榮的建武軍。
劉明燈奔赴前線,繼續指揮戰鬥,想在最短時間裡肅清盔甲集的卑東軍,強大的炮兵陣地向前推進,上百門大炮直指盔甲集堡壘,雖然卑東軍佔據天險,但這種優勢,在強大的火炮面前,不堪一擊,建武軍有信心摧毀卑東軍的火力網,想要一舉消滅卑東軍主力。
劉明燈作為最高指揮官,親赴前線,立刻迎來一陣陣歡呼,建武軍戰士士氣高昂,每個戰士都有一個“土袋子”,這土袋子是用來填戰壕用的,建武軍準備充分,策劃好戰鬥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