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奘的話一出,眾人等皆快拜服,為什麼呢?
因為他的話深入了人心中。
換句話說,聽不懂的話,就是牛逼。
聽不懂的話,感覺就是十分高深。
李承乾則是道:
“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因果者,聖人治天下,佛度眾生之大權也。若舍因果,則聖人、佛、菩薩亦無法可設矣?”
這麼一來,兩人所說的,各有千秋,誰也評不了。這個誰勝誰,只有他們二人知道。
但從唐玄奘的目光看來,似乎他有些服氣了。
畢竟李承乾說得看起來更淺顯,但卻是包涵著更深層次的意思在。
好比你一個陌生的名詞,你透過不斷舉證從由來,再到字義組成最後長篇大論一大堆,真的還不如簡單的釋義說明來得好。
佛理就是讓大家懂的,而不是說著一些奇怪的東西,讓人覺得很厲害,可是卻還是沒有理解。
這就是唐玄奘與李承乾的差別何在。
唐玄奘有些詫異的看著李承乾,接著問:“太子殿下,對於佛理有過深入的研究?”
這明顯是在探家底子,李承乾可不會說自己有技能。
既然這樣的話,那就裝裝逼吧。
於是便道:“其實也沒有什麼研究,只不過前一段時間有天竺來的高僧送本王幾本佛經,空閒之時就拿起來讀,對於箇中理解,有些偏頗,讓法師見笑了。”
說到見笑,那唐玄奘更應該見笑才是,他學佛這麼多年,竟然還不如一個看了幾天佛經的小孩子?
現在的他有些無地自容。
那麼李承乾就是天才了。
“那可否再探討一下佛法?”
經過剛才的試驗,唐玄奘似乎還覺得不夠。
就算是他再淡定,此時的他也是不淡定了。
這個時候他的求知慾十分之強,對於佛理,他有他自己的追求,誰讓他是僧人呢?窮其一生為的就是追求真理,追隨佛理。正好有李承乾在這裡提出不同的看法。
李世民似乎聞到了火藥味,在他認為,唐僧是要與李承乾比試,其實不然,只是探討。
連忙說道:“法師,乾兒年歲尚小,你莫放在心中。”
不料唐玄奘卻是說道:
“非也,知佛法不知年歲,只要有所領悟,便可以共同探討,我們本凡人,能力都有限,但如是將自己領悟拿出來共同分享,所謂佛法無邊,對於大家都是有好處的。”
唐玄奘這話一說,李世民也不好再說什麼。
“是啊,妾身以為,可以聽聽看他們如何探討佛,也讓我們好好開開眼界!”
“既然如此,那好!乾兒,你便與法師共同探討!”
“是!父皇!”
此時的李承乾心中一喜,那麼接下來,他要用佛理打敗唐玄奘,並且狠狠的懟一懟,他要故伎重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