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都城咸陽,王宮,十月末。
天色已黑,但王宮的一處宮殿內,依舊燈火透亮。
秦王嬴稷站在牆前的堪輿地圖旁,目光久久盯著趙國都城邯鄲,半響沒有說話。
秦相范雎此刻站在秦王的身後,見嬴稷如此,輕輕地叫了聲:“大王。”
嬴稷聽到范雎的叫聲後,緩緩轉過身來,對范雎道:“相國,現在前線我軍進展如何?”
范雎躬身道:“大王,今日剛接到訊息,北路司馬梗將軍率領的我十萬大軍,已經攻破趙國的故都晉陽城,佔領了太原郡。”
“我秦軍主帥王陵率領的主力大軍,已與我十萬增援大軍匯合,總計兵力三十萬,正對趙國都城邯鄲的門戶——武安城展開猛攻。”
秦王嬴稷點了點頭,對范雎道:“相國,只要王陵拿下武安城,趙國都城邯鄲就如女子一般,袒露在我秦軍的兵鋒之下,不日即克也。”
“我軍只要再拿下邯鄲城,這趙國就會滅亡。待那時,我秦國大軍將會橫掃中原諸國,天下將為我秦國所有,寡人也能完成歷代先王之志了呀!”
范雎見秦王如此興奮,自己也很高興,對嬴稷道:“大王,臣估計用不了多長時間,我王就能聽到好訊息了。”
秦王嬴稷聽罷范雎的話後,哈哈大笑。
笑罷,秦王突然不知想到了什麼,對范雎道:“相國,你可否知道武安君白起,現在在幹什麼?如果讓他知道前線軍情,不知他又該做何感想?”
範睢一怔,看了看秦王嬴稷的表情,才輕聲對嬴稷道:
“大王,現在武安君稱病在家。不過據臣所知,我秦國在咸陽眾多的將領,每天都會前去武安君府,向武安君稟報軍情的。”
“王上,武安君知道前線軍情的狀況,可能比我王[天籟 .fo]與范雎還要詳盡呀!”
秦王嬴稷聽罷范雎的話後,不由得一愣,隨即雙目眯了起來。
過了一會,才對范雎道:“相國呀!武安君為我秦軍統帥多年,現在我秦軍的大多將領,都出於其帳下。如此,不以為怪。”
“寡人就想讓這個白起知道,沒有他,我秦國照樣可以拿下邯鄲,滅掉趙國。什麼戰則必敗?武安君太自以為是了。”
秦相范雎見嬴稷如此說道,忙抱拳躬身道:“大王所言極是!”
秦王嬴稷,隨後又對范雎道:
“相國,現在我秦國在軍中的工匠,又研製出最新攻城利器——攻城塔。你速速多派些工匠前去王陵處,讓他們多打造出來這些攻城塔,以便於早日拿下邯鄲。”
范雎又躬身答道:“諾。”
就在秦王嬴稷與範睢談話後的沒幾天,武成城在秦軍十萬援軍到來後,終被攻破。
十月底,秋收剛結束,而襄平城通往平順城的官道,也被用水泥鋪設建好。
新設的遼南、漢城兩郡也走入了正規,在兩郡糧食大面積豐收後,兩郡的民眾也很快融入了遼地。
姬康與母親姬趙氏,同劇辛、鄒衍等眾人,從平順城返回到了襄平。
先前回到襄平城的大將榮蚠、老總管姬茂,以及石敢、田光等人,在城門口與襄平城的眾多民眾,一同迎接了姬康等眾人的返回。
回到了君侯府後的第二天,姬康就在軍事閣召開了會議,與眾人商量著即將要發生的邯鄲之戰。
軍事閣的主牆上,掛著一幅碩大的邯鄲地圖。
大將榮蚠,站在地圖旁,向在座的姬康、鄒衍、姬茂四人,說著自己對於邯鄲之戰的判斷。
榮蚠的指揮棒,點著邯鄲城西邊的武安城,對眾人講道:
“君侯、諸位大人,某將以為趙國如果要把秦軍擋在邯鄲城外,這武安城就是關鍵。武安城不破,秦軍就無法到達邯鄲城下。”
“如果武安城被秦軍攻破,邯鄲城就危險至極。目前來看,從秦趙兩軍的兵力數量來比,趙軍甚至還多於秦軍,趙軍為四十萬,秦軍為三十萬。”
“君侯、各位大人,兩軍交戰,一方面是兵力的多寡;但另一方面,還在於士卒是否精銳?統帥大軍的將領是否優秀?”
“如果拿我遼軍與趙軍相比,某將敢於擔保,我遼軍一個軍的部隊,就能在野戰中,打敗趙軍現在的十萬軍隊,甚至更多。”
“秦軍的優勢就在於比較精銳,而趙軍現在都是老弱病殘,無法與秦軍野戰。但現在的天氣對於趙軍來說,是有利的。”
“今年的天氣,比往年要寒冷一點。而趙軍又採納了我遼地的建議,對秦軍是堅壁清野,這些足可抵消掉秦軍的部分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