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成王十三年,六月末,蜀郡郡府,成都城。
一個咸陽的傳令官,來到秦軍大將司馬梗的府上,跳下馬來,對守門軍士道:“前去稟報司馬將軍,大王有詔,命其速速接詔。”
守門的將士不敢耽擱,匆忙進入府中,前去稟報巴蜀將軍司馬梗。
司馬梗接到稟報後,來到前院。
院內站著的傳令官,見司馬梗來後,雙手舉起秦王嬴稷的詔令,高喊道:“巴蜀將軍司馬梗,接詔!”
司馬梗跪地叩首道:“臣司馬梗,接詔。”
這個傳令官,開啟詔令高聲念道:“命巴蜀將軍司馬梗,即可率巴蜀大軍十萬,務必於八月上旬趕到咸陽,討伐趙國,不得有誤。詔令!”
司馬梗聽完秦王嬴稷的詔令後,愣了一下,但不敢怠慢,高聲應道:“臣司馬梗,遵詔。”
然後,從這個傳令官手裡接過了,秦王嬴稷的詔令。
說到司馬梗,就不得不說說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大將,司馬梗的父親司馬錯。
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三百一十六年),秦國大將司馬錯,曾因當時秦國的軍事戰略方向,跟當時秦相張儀有過爭論。
當時的秦相張儀主張秦國先攻打韓國,大將司馬錯則主張“先攻打巴蜀,得蜀即得楚”,建議秦國,趁巴蜀兩國互相攻打之際,派軍佔領巴蜀兩國。
司馬錯認為,攻打蜀國則既可得其人力、物力以充實軍備。隨後秦國就能即攻打韓國,還可佔據有利地勢,順水而下攻打楚國。
秦惠文王採納司馬錯的建議,決定出兵攻打巴蜀兩國。
同年秋天,司馬錯與張儀、都尉墨等率軍從石牛道出兵攻打蜀國,與蜀國軍隊在葭萌(今四川廣元)交戰,蜀王兵敗逃到武陽(今四川彭山東)。
同年十月,司馬錯率領秦軍滅亡蜀國,將蜀王貶號為蜀侯,而任命陳莊出任蜀國相國。
之後,蜀相陳莊又反叛秦國,殺掉了蜀王。此後,司馬錯率軍又平定了陳莊的叛亂。
隨後大將司馬錯又率軍滅掉了巴國,徹底佔領了巴蜀大地。
在佔領巴蜀大地後,大將司馬錯被秦惠文王任命為巴蜀將軍,率軍鎮守巴蜀。
巴蜀大地,沃野千里,糧食一年兩熟。
秦國自吞併巴蜀國以後,更加富庶和強盛,從而更加的蔑視中原諸國。
秦昭襄王十八年(公元前二百八十九年),秦國大將司馬錯,率領大軍伐魏,奪取魏國六十一城。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二百八十年),司馬錯率軍伐楚,奪取楚國黔中郡。
大將司馬錯去世後,其子司馬梗被秦王詔令,繼任巴蜀將軍一職,協同蜀郡郡守李冰治理巴蜀。
巴蜀將軍司馬梗,看到秦王嬴稷的詔令,要求的時間很急。
一邊派人巴蜀兩郡傳令,聚集人馬;一邊前去向蜀郡郡守李冰稟報告別,準備率軍北上。
司馬梗面見李冰後,讓郡守李冰看了秦王的詔令,對李冰道:“郡守,奉大王詔令,現在我要抽調正在修建都江堰的大軍北上了。這修建都江堰的事,某將恐無能為力了。”
蜀郡郡守李冰,眉頭微皺,對司馬梗道:“司馬將軍且去無妨,一般大王是不會抽調我巴蜀之軍前去赴戰的。看來去年長平之戰,我秦國亦元氣大傷呀!”
司馬梗長嘆一聲,對李冰道:“去年長平之戰,吾兒司馬靳也在武安君帳下效力,其來信言說,雖滅趙國大軍四十五萬,但我秦軍也死傷過半呀!”
“看來今年我秦國伐趙,抽調我巴蜀大軍,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李冰聽罷,點了點頭。
周赧王五十六年,秦昭王四十八年,趙孝成王七年。
趙國悍然撕毀了去年末與秦國,在咸陽達成割讓六城的協議,並派上卿虞信前往韓、魏、齊三國遊說,準備合縱抗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