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睢與蘇代和韓季三人,隨後在秦國都城咸陽展開了議和會談。
在三人心照不宣之下,議和進行的很順利,到十二月中旬,秦、趙、韓三國議和敲定,趙割六城於秦,韓割垣、雍兩城與秦。自此,三國罷兵,秦國大軍從上黨撤回。
武成王十二年,十二月十八日,秦國都城咸陽,王宮。
秦王嬴稷看罷三國的議和文字,心中非常滿意,對秦相範睢道“相國,此番你辛苦了。能從趙韓兩國手中,白得八座城池,皆相國之功也。”
範睢躬身道“大王,此乃皆仰仗我王上之威武,才讓趙韓兩國屈服,微臣不敢居功。”
秦王嬴稷哈哈大笑,對範睢道“相國不必過謙。”
範睢又對秦王道“大王,此番我秦、趙、韓三國議和已定。我秦國上黨之大軍,在外也征伐多年。現在,可讓軍士們迴歸故鄉,與親人們團聚了。”
秦王聽罷範睢的話後,又點了點頭,對身旁的侍官道“來人,傳寡人之詔令,命武安君白起,率軍返回函谷關,軍士可以歸鄉。”
這個侍官忙道“諾。”
此刻在上黨休整了三個月的秦國大軍,已經在武安君白起的帶領下,準備向邯鄲進發。大將白起躊躇滿志,本以為此番能趁趙軍大敗之間,奪取邯鄲,滅掉趙國。
但沒想到,卻接到了秦王嬴稷,讓其返回的這樣一道詔書。不敢置信得向前來傳詔的侍官問道“什麼?王上讓我秦國大軍撤兵,這是誰的主意?”
這個傳詔侍官則尖著嗓子,對白起言道“武安君,相國範睢已與趙、韓兩國議和,議和文字已經得到了王上的准許。現在,請武安君儘速率我秦國大軍,返回函谷關吧!”
武安君白起,知道議和之事,乃是相國範睢的主意後,心中大怒。當著這個侍官的面,大罵道“混帳!混帳!範睢老兒,壞我秦國之大事矣!”
這個侍官見到白起大罵相國範睢,內心不忿,暗道“白起猖獗,居功自傲,待我回去告知王上和相國。”
在帥帳之中,白起顧不得這個傳詔侍官的心情,大罵完相國範睢後,對身旁的親衛大喊道“取筆和絹帛來,我要向王上上書。”
上黨秦軍主帥白起,坐在帥桌旁,氣憤之下,一把把帥桌上的眾多木瀆、竹簡給推落在地上。秦國諸多將領,看到白起如此模樣,知道主帥白起心中氣極。
武安君白起,在給秦王嬴稷的絹帛中,如此上書寫道“某將白起敬呈我王,我秦軍長平一戰,戰殺趙國將士二十五萬,坑殺趙降卒二十餘萬。”
“天下見降秦之將士,頭顱如山;歸秦之眾,骸骨成丘。則日後再戰,死當死耳,何眾肯服?何城肯下乎?”
“眼下今日,我秦國應趁趙國驚魂未定,人心大亂,無力守城之時,當一舉拿下趙國。不然日後長平一戰,反更堅趙人守城衛國之志,攻取邯鄲更是難上加難。請吾王明鑑,莫失良機,末將白起上。”
寫罷,也不理旁邊的傳詔侍官,對身旁的斥兵統領道“你儘速派人把此書,遞送我王手中。告訴王上,我軍暫時不撤,本將率大軍在上黨繼續駐守,等候王上的答覆。”
斥兵統領忙躬身道“諾。”
秦王嬴稷接到武安君白起的上書後,看罷,眉頭微皺,內心又開始猶豫不決。
秦王對範睢還是極信任的,把武安君白起的上書,遞給了旁邊的相國範睢,對其道“此乃武安君的上書,他不同意撤兵。相國,你有何建議?”
範睢看完白起所寫的絹帛後,對秦王嬴稷道“大王,武安君之言有理呀!但是,即使武安君率軍攻下邯鄲城,也不能解微臣對王上所言之困惑。我秦國現在國力空乏,若是不及時回師修養,恐有大患呀!”
“王上,天下世事,變幻莫測。且不可以空弱之內,而應四伏之危呀!我王不必抱憾,秦國能有今日,都是歷代先君韜光養晦之恩澤,待我秦國國力迴轉充盈,兵馬彪悍健碩之時。整個天下,都是我王囊中之物耳!”
秦王嬴稷聽罷範睢的話後,點了點頭,對範睢道“相國所言極是,謀劃甚遠,我秦國現在確實國力匱乏,不宜再戰。”
說到這裡,秦王站了起來,大喊道“來人,立刻再給武安君下詔,命其馬上率軍,從上黨撤回我秦國,不得違詔。”
武成王十三年,正月,在上黨駐守的秦國大將白起,再次接到秦王嬴稷的詔令後,不敢再行拖延,只好率領秦國大軍,從上黨撤回了秦國的函谷關。
自此,秦國武安君白起與秦相範睢二人,徹底不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