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姬康這幾年有意無意的引導下,遼地對秦國的任何軍事行動都非常關注。對在上黨地區爆發的秦趙兩國大戰,尤其如此。
眾人愈來愈認識到這場大戰的結果,將對今後中原大地所有國家的命運,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所以更為重視。
榮蚠在談到秦趙兩國,現在在上黨爆發的戰爭。語氣在自己不自覺的情況下,更為加重,臉色也越發嚴肅起來。
對眾人說道:“公子、諸位大人,以某將看來,秦國這幾年來一直攻打韓國,這番做為是想掃清外圍。意圖很明確,就是要與趙國決戰做準備。”
說到這裡,把指揮棒重重點在了上黨光狼城附近,接著道:“公子、諸位大人,我要告訴你們的是,秦國與趙國在此必然發生決戰,鹿死誰手,尚不可知!若秦軍勝,中原各國都處在了秦軍的攻擊範圍之內;若趙軍勝,中原各國還有緩衝的餘地。”
眾人聽罷上將榮蚠的話後,都沉默下來。
姬康看著上黨地區的地圖,小臉緊繃,對榮蚠說道:“榮將軍,辛苦你了!你坐吧,喝口水。”
然後站起身來,走到牆前掛著的上黨地區軍事形勢圖前,仰頭看去。
過了半響,轉過身來,對眾人道:“諸位大人,就如榮蚠將軍所言,秦國與趙國在這個地區發生決戰,已不可避免。大家都說說自己的看法吧!”
魯仲連看了眾人一眼道:“公子、諸位大人,從目前形勢分析,秦國必然會與趙國在此發生決戰,不是今年就是明年。從秦軍的所作所為來看,秦王嬴稷為這場決戰已經做了多年的準備;而以我之見,趙國目前還沒意識到這點,準備不足。”
姬康聽到此,真的是為魯仲連在內心點了個大大的“贊”字。分析得太到位了,有沒有?真不虧這個時代最傑出的戰略家之一呀!
鄒衍也點點頭道:“老臣完全同意魯大人的看法,表面上看,秦趙兩國勢均力敵。但是秦國的勝面遠大於趙國,我等不可忽視!”
姬茂則補充道:“公子,諸位大人,黃勇從秦國傳回來情報看,秦國從去年開始,就從巴蜀地區,大批向函谷關一帶運糧,大量的軍用物資也在向上黨地區運送,這顯然就是為決戰做準備的呀!”
劇辛站了起來,對眾人說道:“公子、諸位大人,目前來看,我遼地必須要做好最壞的打算才是。一旦趙國戰敗,秦國佔領趙國,我燕國就首當其衝,處在秦國的兵鋒之下了。到那時,我遼地四郡也不可倖免呀!”
姬康看到眾人如此警覺,略有點安慰,點點頭道:“諸位大人,我們往最壞的情形去考慮是對的。秦趙兩國在上黨的大戰,即將演變成兩國,乃至整個中原國家的國運之戰。”
接著沉思了下,繼續對眾人道:“諸位大人,說句實話,我對趙國的前景很不看好。到現在為止,秦國一直在為決戰創造有利的條件和環境;但反觀趙國,從上至下,還都在彷徨猶豫。”
頓了頓,感慨地說道:“趙國到了現在,甚至不知道這場戰爭,已經事關到趙國的生死存亡!趙國的君王、官員和民眾,從思想上、糧草等物資的準備上來看,遠遠低於秦國。”
然後搖了搖頭道:“我們遼地現在沒辦法、也沒能力去改變別人,只有更好地做好自己的事。我們要堅持“兩條腿”走路,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一定不能忽視軍隊的建設。
今年秋收後,十月份招兵,我遼地四郡軍隊擴編之事不可拖延。騎兵部隊要選拔到兩萬人;海軍現在陸續下水大的戰艦,就已達到七艘。海軍也要繼續擴招,達到萬人;其他部隊也要至少有三個軍十萬人左右。
另外預備役民兵訓練只能加強,不能減弱。一旦大戰爆發,我遼地四郡要隨時、也必須能夠動員正規軍、包括預備役軍總計三十萬人的軍隊應戰,萬不可到時候手忙腳亂。”
眾人站起,齊道:“諾”。
看到眾人面色都非常沉重,姬康笑了笑,對榮蚠道:“將軍,我軍械研究所拿到秦軍的制式裝備,怎麼說?”
現在君侯府的各部門,都成立了自己的各部會的研究所。
除兵部的軍事研究所、軍械研究所之外,譬如工部有工業研究所、工程建築研究所;農部有農業研究所、農具研究所;醫部有醫療藥品研究所、優生優育研究所;甚至連商部蘇青都成立了商業研究所,戶部也成立財政稅收研究所等。
榮蚠趕忙抱拳,躬身道:“公子,我軍械研究所言秦軍的制式裝備,確實遠勝中原諸國。但對於我遼地四郡的軍隊裝備來說,就是個“垃圾”,不值一提。”
眾人聽罷,都哈哈大笑起來。
姬康又對眾人道:“不可小覷秦軍的武器裝備呀!從軍械研究所的分析來看,秦軍的武器裝備也和我們軍隊一樣,都是採取的“流水線”作業,效率是遠勝中原諸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