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
這八句詩,聯絡著上面的詩,是對以上十六句詩的強調和照應。
那就是說“賢才”已經來了不少,我們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並不滿足,我仍在為求賢而發愁,希望有更多的“賢才”到我燕國來。
天上的明月常在執行,不會停止。同樣,我姬康,我燕國的求賢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樣不會終止。賢士們也就不必要有什麼顧慮,早來晚來都一樣會受到優待。
姬康這求賢若渴,建功立業的心思,已昭然若揭,袒露在眾人的面前。
就連燕王姬冥,聽到此,都忍不住跟眾臣齊聲大喝了句“彩。”
姬康琅琅的嗓音,繼續迴盪在眾人的耳邊。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最後八句詩,把姬康求賢如渴的思想感情,進一步加深。
據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這似也表達了姬康心情,天下的賢才們,不要再猶豫不決了,趕緊到我燕國來,到我姬康的身旁。我姬康,會明明白白、披肝瀝膽對待你們的,絕對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姬康念罷,殿內一片寂靜,眾人都吃驚地說不出話來。
整首詩,已經清晰表達了姬康的志向,也切實彰顯了姬康平定天下、飲馬中原、躊躇滿志的宏大抱負,以及厚重哀婉的憂患意識。
為此,姬康與燕國會求賢若渴、拓展宏圖、挑戰人生、笑傲天下。
姬康才被立為燕國太子,這詩就是開場首篇,已經向天下人顯示了志向和求賢若渴的心聲,這就有著強大感染力量。
過了好一會,燕王姬冥才反應過來,大讚了一聲:“好。”
眾人聞聽,轟然又齊道:“彩。”
姬康的“老丈人”、燕相粟腹,也不禁站了出來,對燕王道:
“王上、王后,太子做此詩,必然會轟動天下,名傳四方。此乃我王與王后之福,也是我燕國之幸,臣建言,應為太子此詩,飲之!”
“相國之言,臣等附議!當飲之。”
燕國文武百官,此時皆端起酒樽站起,一起附和。
“好。寡人與王后,與眾皆飲。”
燕王姬冥與王后姬趙氏兩人也一起站起,端起酒樽,與眾人一齊一飲而盡。
歌以詠志,詩更能詠志!
各國的使節雖然也端起酒樽,同眾人一飲而盡。
但每個人的心裡,此刻心情都很沉重,彷彿一塊巨石壓在心頭。
燕太子姬康,其志非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