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康在太廟祭祀完後,燕國這場隆重的太子儀式,才完真正結束。
不管燕國朝堂眾臣,以及各國使節的真實內心想法如何。
但表面上看去,都是很是替姬康乃至燕國高興。
姬康與父親姬冥從太廟出來,又得到了燕國眾臣的再一次拜賀。
姬康這麼多年來在遼地的所作所為,顯然很符合燕國民眾們的期待。尤其是姬康在今年派兵南下,大敗秦軍之事,更是讓姬康的聲望,在燕國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許多薊都的民眾,在知道自己的燕國已立姬康為太子後。在有心人的鼓動下,都自發來到王宮外的廣場處,大聲歡呼起來。
這種情景在燕國是很少見到的。
聽到王宮外民眾的歡呼聲,燕王姬冥也感到萬分的高興,
看來立姬康為太子,很受民眾的支援呀!這證明自己的決策是非常對的。
今天是與民同樂的日子,姬冥與姬康兩人,率領百官登上了王宮南部的宮牆。
燕王姬冥與太子姬康兩人,剛一在宮牆之上出現。宮牆外的薊都民眾,不約而同地朝著燕王姬冥跪拜,發出了若向神一般的祈禱聲。
“王上萬年無期!”
“燕國萬年無期!”
……
性格內向的燕王姬冥,看著宮外眾多的民眾,聽著排山倒海的歡呼聲。
自己的精神不由更為振奮起來,臉上浮現出一片紅暈。胸中更是燃氣了一股豪情——君臨天下,千萬民眾,眾志成城,這就是寡人的燕國!
伸出右手,向宮外的百姓們頻頻揮手,從而引來更多民眾的歡呼聲。
下來,就是舉行宴會,款待百官與各國使節的時間了。
根據燕王姬冥的詔令,今日所有薊都民眾,不論老幼,都賜糧一斤,肉半斤。如此做的結果,就是讓整個薊都,都進入了過年般的歡樂。
下午時分,王宮大殿內,上百桌酒席陳列其中。酒是度數很低的遼地名酒“遼梁酒”,肉菜也是不同於中原各國單調的菜品,而是從遼地傳到薊都的各種新式菜餚。
燕王后姬趙氏,也與燕王姬冥坐在一起,接受百官與各國使節的恭賀。
待百官與各國使節坐定,姬冥一聲令下,酒宴開始。
百官與各國使節吃得很是盡興,一是確實也餓了,二是這酒也太好喝了,這菜也太好吃了。
酒到中巡,文武百官與各國使節,都來到姬冥與王后姬趙氏,乃至姬康的面前,文官賀詩,武將不會做詩,則說喜慶、吉祥的賀話,來襯托酒宴的氣氛。
一時之間,王宮大殿內的氣氛達到高潮。
就在這時,亞卿將渠來到了姬康的桌前,對姬康道:“太子,幼有《少年燕國說》,待到遼地又做《園中葵》與《憫農》等詩,皆傳遍天下。”
“今日乃太子大喜之日,也為我燕國大喜之日。不知太子可有佳作?讓王上、王后乃至我朝堂百官、各國使節,一睹太子之風采。”
將渠的話說罷,整個大殿內一下靜了下來。
姬康看了看父親姬冥與母親姬趙氏,再環顧了百官乃至各國使節,看到大家都望著自己,一臉希冀的樣子。
現在,姬康“文采”之名,已傳至各國。
此時此景,讓姬康不由想起一首詩來。
姬康站起,對著姬冥與姬趙氏二人道:“父王、母后,今日大喜,兒臣有詩一首,獻與父王與母后,以此恭拜父王與母后二人身體安康,也祝我燕國國泰民安。”
燕王姬冥對於自己這個小兒子的文采,是極端信任,也可以說是挺崇拜的。
根本就沒考慮,自己的小兒子能不能做出好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