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出身名門,乃是太原王氏家族的閨秀。
為表對皇叔續絃的歡喜,趙煦特意命人去登州,找蘇軾寫了敕封王氏的命婦制詞。
這讓趙覠在宗室中,大大長臉!
成為了公認的最得聖眷之親王。
在王氏之後,是一個略顯疲憊的中年女聲:“臣婦馮氏……”
“恭問皇帝陛下、皇太后聖躬萬福!”
隔著帷幕,趙煦看向殿中,便看到了趙顥身後,一個穿著道袍的坤道,立在殿上,正朝著帷幕中拜禮。
同時,趙煦還看到了他那位‘親愛的二叔’那張陰沉的司馬臉。
“守衝法師,怎入宮了?”趙煦輕聲問著。
一個女官答道:“奏知官家,卻是娘娘恩典,特旨以坤成節故,允希真凝寂大師出瑤華宮,與家人團聚……”
趙煦聽著,便喜道:“如此,自然是最好不過了!”
趙煦知道的,揚王顥,做夢都想要和馮氏徹底切割,再娶一個新婦。
然而,這是不可能的!
只要馮氏一天未死,哪怕他與馮氏已經和離,他也不能再另娶新婦。
因為他和馮氏有世子!
若其娶新婦,置世子於何地?
這將直接引發禮法危機,朝臣們是死都不會答應的——若答應了,那麼下次,有皇帝想要廢后,朝臣們該如何勸阻?
一旦皇帝可以隨意廢后,也就意味著,皇帝可以隨意廢儲!
在文臣們心中,這是禍亂之源。
所以,為了防止皇帝隨意廢后,文臣們會對一切宗室的婚姻,嚴防死守。
想和離?
可以!
但除非有一方死掉,不然,女方休想再嫁,男方也休想再娶。
甚至,就算有一方中途去世,另一方想要再娶/再嫁,朝臣們也拼命阻攔。
這叫防微杜漸,也是為後來者戒!
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福康公主的駙馬李瑋。
福康公主去世已有二十餘年,但李瑋始終不敢提再娶。
只要他敢提,那麼文臣們就會翻他的底,把他揪出來批鬥。
所以,只要馮氏活著,哪怕她被困在瑤華宮裡,趙覠也擺脫不了馮氏的陰影。
更不要說,現在馮氏走出了瑤華宮。
以大宋文臣士大夫們的尿性,只要被他們知道了這個事情,那麼他們絕對就會立刻發動攻勢——要求馮氏和揚王顥復婚。
就像他們當年,死活都要逼著福康公主和李瑋復婚一樣。
在士大夫們眼裡,這是趙官家和其親戚的義務,也是責任。
天子無家事,家事既國事!
所以,天家,要為天下榜樣!
要是你們家都亂來,不守禮法,怎麼叫天下人遵守禮法綱常?
唐代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