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歷代遼主對這些人是極盡拉攏、優遇。
他們雖然給遼主交稅,但,每次交完稅,遼人都會賞賜。
賞賜的財物,一般會超過納稅額,有時候甚至達到了納稅額的數倍!
除此之外,他們出入邊境榷場,從事貿易,宋遼雙方都不會阻攔、設限。
宋遼雙方,都在極盡可能的,透過這些可以自由往來宋遼兩國有著特殊身份的‘兩輸戶’,來向彼此人民,彰顯自己的‘寬仁’和自己政權的‘制度優越’。
於是這次抵當所買撲,趙煦依然給河北路提供了專門的優待——將一個新城外的抵當所,專門劃給河北路,只允許河北本貫的人買撲!
沒辦法!
河北人,得哄著才行!
不然,人家就會跑路遼國。
耶律家可是一直自稱自己才是合法的大唐繼承者。
而且,他們家還是漢高祖劉邦的後人!
甚至汙衊趙官家是‘竊取神器’的【汴寇】。
在遼人的宣傳攻勢下,河北那邊,是經常出問題的。
為此,趙官家們只能繼續惠。
元豐八年,趙煦登基後,遇到河北水災。
立刻就動員了整個國家力量,前去救災。
水災過後,趙煦更是命宋用臣率著禁軍、青壯,在河北修路、清淤。
而朝野內外,對此都沒有意見。
原因就是——一切河北問題,都不能看經濟賬,還得算政治賬。
不能讓遼人得到河北民心!
就像遼國人,千方百計的防止大宋得到幽燕民心一樣。
於是,處於宋遼兩國競爭中心的兩國邊境軍州,就成為了這個時代,生活壓力最低,同時稅賦最少的群體。
當然了,趙煦做這些事情,可不是單純的為了惠。
而是在利用河北的特殊地位,撬動大宋體制的頑固部分。
道理很簡單——不患寡而患不均。
這是人性!
趙煦對河北越優待,越特殊。
其他地方的人,在看到這個情況後,自然會思考,會抗爭。
然後,趙煦就可以順應民心,一步步的解除商品經濟的發展禁錮。
所以,趙煦會在隨後就發動汴京新報和汴京義報,大肆報道相關新聞。
讓天下人都知道,大宋有一個河北路。
這裡不榷鹽,不榷鐵,甚至不榷酒。
商品可以自由流通,百姓的賦稅負擔更是非常低!
這啊,就是趙煦在現代留學學到的新聞學絕招——扛著XX反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