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由商賈們自行填充一個買撲的價格,然後投入專門特製的鐵箱裡,等到公示日,在所有承買人見證下開箱讀標,價高者得。
只不過,在過去,這道程式還有後續——開標後,官府假若覺得投標的價格低了,可以要求所有承買人在上次中標的價格基礎上再來一次投標。
這就是真的把商賈不當人看,純當肥豬宰了。
偏生,因為最終解釋權在官府手中,大多數人都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
趙煦這次買撲抵當所,就公開廢掉了再標的程式。
確立了一次投標,價高者得的制度。
同時,還大大加快了公示讀標的程式。
按照過去的制度,投標後一般會在六十日內公示。
這顯然,給了很多人暗箱操作的機會。
所以,趙煦這次改成了七日後公示。
同時,投標的標箱,不再由官府保管,而是命狄詠率軍看守。
而且,這支看守標箱的禁軍,是趙煦命狄詠在御龍第一將中隨機抽籤選出來的。
種種改革,既增加了買撲的透明性和公正。
同時也提高了這次買撲的公信力。
這從商賈們踴躍參與,竟有百餘人參與就能看出來。
須知,在大宋想要參與官府的買撲,就必須有抵押和保書。
這次買撲抵當所,對抵押物的最低標準是——十萬貫!
考慮到大多數人都不可能有這麼多現金,所以接受不動產以及有價證券(鹽鈔、茶引、地券等)。
此外,還需要有一位朝官以上的文臣,或者大使臣以上的武臣具保。
換而言之,這一百多名參與買撲的商賈,全部都是真正的實力派。
“老鈐轄且起來說話!”趙煦說著,就讓馮景將劉惟簡扶起來。
然後,他就問道:“且請老鈐轄為我說一說,各抵當所的買撲人數與情況……”
“再估算一下,今日買撲的九個抵當所,大約能得多少買撲錢?”
劉惟簡在馮景上前的時候,就已經自己站起來了。
他弓著身子,依舊是用著謙卑的話語說道:“奏知大家……”
“今日買撲,臣與左相奉詔,將新城外九抵當所買撲人限定為蜀地、陝西諸路以及河北、河東本貫商賈……”
“其中,清明坊抵當所,臣等奉詔,只許河北本貫商賈參與買撲……”
“但依然有十餘人參與買撲,且皆已具保……”
“含耀抵當所則只許永興軍路並商州、洛州本貫買撲……亦有十餘人參與……”
趙煦聽著劉惟簡的介紹,嘴角慢慢翹起來。
“看來,民間富人是真的多!”
仔細想想也正常。
大宋自立國以來,就採取了不同於漢唐的經濟政策。
所謂‘不立田制,不抑兼併’,其實只是說的好聽,實際上趙宋王朝的經濟政策是官營壟斷經濟。
什麼叫官營壟斷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