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而實現,士大夫們的最終理想——真正的永垂不朽!
這誰頂得住?
反正,馮京是頂不住一點的!
在心中深深吸了一口氣,馮京迅速的覆盤了一遍,這些日子他在家看過的汴京新報和汴京義報上刊載的文章。
從六月丙戊開始,一個個標題,在他腦海中劃過。
忽地……
馮京的腦中浮現了一篇刊載在汴京義報上的文章標題——胥吏害民何時休?
作者署名是‘恩祖’。
而傻子都知道,呂惠卿號恩祖。
所以,這篇文章是呂惠卿的手筆。
馮京之所以想到這篇文章,是因為他對這篇文章的印象很深刻。
不是因為他說的有道理。
而是太怪了!
一直以來,呂惠卿此人解決問題的辦法,相當簡單直接——殺,殺就完事了。
就像他在對西賊問題上的態度——殺光所有党項人,西賊問題也就不復存在了。
也如他當年在變法上的激進態度——只要把所有反對派,統統趕出朝堂,那麼,變法就一定能夠成功!
而那篇文章,署名恩祖的呂惠卿,卻不復曾經的激進。
他甚至沒有喊打喊殺。
而是提出了一個關切的問題——自古以來,胥吏害民,弊病已久,歷代皆無良策!
原因是什麼呢?
這實在是值得所有人深思啊!
且,他還認為,即使將開封府的公考制度,推行到整個開封府,也未必能夠真的革除胥吏的弊病。
至於推廣到整個天下?
那就更不可能了!
因為,沒有這麼多計程車子!
於是,他提出了另一個問題——為什麼,汴京城的公考能夠成功?
幾乎通篇都是在提問題,很少下結論。
這很不呂惠卿!
所以,當時馮京看完後就感覺奇怪:“這福建子怎麼改性了?”
是啊!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呂惠卿這個福建子,居然不喊打喊殺,反而開始探討胥吏的弊病和思考解決之道了。
怪!
太怪了!
如今想來……
文章大概肯定是呂惠卿寫的!
因為用詞習慣和文風有著濃濃的呂惠卿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