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逵老淚縱橫,旋即上表請求致仕。
趙煦挽留三次,終於同意。
這次,待遇、榮譽直接拉滿。
建武軍節度使郭逵,以開府儀同三司、建武軍節度使、邕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持節邕州諸軍事、上柱國致仕。
並將其爵位從武功縣男,拉到了桂林郡開國侯的高度,並給食邑一千戶,食實封四百戶。
這就是標準的正任武臣,而是戰功赫赫、簡在帝心的正任武臣致仕程式了。
最重要的是,趙煦旨意裡的安排。
建武軍,本就是廣西的建制。
換而言之,拜郭逵建武軍節度,就是認可了他當年在廣西的處置沒有問題。
致仕後加的那些頭銜與爵位,就更是一種隱晦的承認與認可。
不是這樣的話,怎麼可能給他安排這些頭銜、爵位。
對郭逵來說,什麼是天恩?
這就是了!
在年老之際,能夠得到朝廷認可、恢復名譽、待遇。
這簡直是奇蹟——趙官家們什麼時候做過這種事情?
於是,老淚縱橫,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寫一封謝表,感謝天恩。
殊不知,趙煦給他的恩典的代價,是他這輩子都還不清的。
子子孫孫,都得給趙煦賣命。
這不,太皇太后聖節即將了。
趙煦又是一道詔書,將其返聘回來了。
話是說的冠冕堂皇的,給郭逵的認可和讚譽,更是不吝筆墨。
什麼‘性資沉勇,器茂淵衝’,什麼‘被遇三朝,有金石之純誠’。
然後,話鋒一轉。
先舉了太公望的例子,又用了郭子儀的故事,說他‘知經武之善猷’,實在是國家選將樹材不二之選。
所以,郭逵致仕不過兩個月。
就被趙煦零薪酬返聘回汴京判武學。
於是,武學雖然依舊隸屬於國子監。
但,這麼一尊老將回朝,執掌武學。
就國子監那幾個阿貓阿狗,誰能在郭逵面前大聲說話?
不要忘記了郭逵雖然是武臣的底子。
但他曾在治平時,拜為同籤樞密院事,雖然不是樞密使,但這也是執政啊!
別說國子監那些小貓小狗了,就算是待制文臣,到了郭逵面前,也不敢隨便喘氣的。
當朝宰執們,更是也都給他一個面子。
於是,趙煦藉此,走出了武學獨立的第一步——將其從文臣控制下,剝離出來。
而郭逵欠了趙煦這麼多。
他唯一能報答的,恐怕只有披肝瀝膽,勤勤懇懇的給他辦事了。
至於郭逵會不會不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