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元年七月已亥(20)。
病重的司馬光,在這一天藉著給太皇太后坤成節上表稱賀的機會。
終於抓住時機,上了一封可能是他最後的政治發聲的表章。
當被謄抄好的副本,送到趙煦手裡。
趙煦拿到手裡一看內容,就已經知道了。
這就是他上上輩子元祐時代,司馬光的‘十科取士法’。
也是其退居洛陽十五年來,對王安石以新學為官學取士的反擊。
在趙煦的上上輩子,因為那位太皇太后盲信司馬光。
所以,整個元祐時代,十科取士法,成為了大宋科舉的風口。
然而,司馬光避居洛陽寫書整整十五年。
早已經脫離了大宋社會的實際。
他的這個十科取士法,純粹是空中閣樓。
趙煦上上輩子親政後,新黨對這個十科取士法的評價,非常簡單,一句話:光得譽流俗,及為相,廢法報怨,一無所施設。獨請十科取士法,終為空文,無應選者,人始笑之!
那麼,面對新黨如此肆無忌憚的犀利點評。
舊黨計程車大夫們做何回應?
答案是沒有回應!
只是默默的將實錄和國史中新黨大臣們對司馬光的這個評價刪掉。
而刪掉的原因,在李燾寫《續資治通鑑長篇》的時候,曾經透露過。
李燾是這麼說的:司馬光‘得譽流俗……廢法報怨,一無所施設……’此言不可傳於後世,自‘光’至‘笑之’並刪去。
所以啊……
不過呢!
趙煦攥著手中謄抄的副本,問著殿上的郭忠孝:“郭卿,太母、母后對此可有指揮?”
郭忠孝低頭:“奏知陛下,太皇太后下詔嘉勉,皇太后命有司賜金帶以酬。”
趙煦點點頭,對兩宮的意思懂了——寫的很好,但下次別寫了。
而且,看這個樣子,太皇太后甚至都可能沒有仔細看過司馬光上的這個表章,就直接丟到一邊了。
只能說……女人吶!真的不能隨便得罪!
趙煦卻是抿起嘴唇來,下意識的摩挲了一下雙手,然後提筆在上面批示了一句話。
批示之後,便將這謄抄的副本,交到郭忠孝手裡叮囑道:“命有司送司馬相公府邸吧。”
“諾!”郭忠孝恭恭敬敬的再拜,正要拜辭。
趙煦卻叫住了他:“郭卿,聽說卿父入京了?”
郭忠孝當即頓首:“蒙陛下鴻恩,臣父昨日回朝,臣親迎之,臣父言:老臣蒙陛下愛幸,不以老臣昏聵,特旨推恩,感激涕零,唯百死以報!”
趙煦笑起來:“老太尉言重了!”
“替朕轉告老太尉——這些年委屈老太尉了!”
郭忠孝聽著,頓時鼻子一酸,恭恭敬敬的再拜謝恩,不知道說些什麼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激動和感恩了:“臣……臣……”
“起來吧!”
“往後,朕需要用到卿的地方還多著呢!”
郭忠孝之父郭逵,當年因為沒有請示,就自作主張和交趾達成和議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