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突出一個言而無信,翻臉不認人。
最典型的莫過於那韃子皇帝弘曆了。
當然,趙煦的性格,做不到弘曆那般無情。
同時,大宋的社會環境和體制,也不允許有弘曆的生存空間——弘曆這樣的君主,也只有韃子的體制才能孕育、誕生。
放其他任何朝代,都必然逼反天下!
尤其是大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可不僅僅是說說而已!
而是確確實實的現實!
王安石為什麼和他父皇鬧翻?
別人不知道,趙煦還不清楚?
相權和皇權發生了衝突!
而且是不可調和的衝突!
那個拗相公,見事不可為,就索性撂挑子跑路,乘桴浮於海去了。
正因為知道這個現實,趙煦才會在大多數時候,把自己打扮成一個仁厚、寬和、好說話、肯聽勸的形象。
只偶爾用一下霹靂手段,震懾大臣,告訴別人——他既有慈悲心腸,也能做怒目金剛!
……
祖孫三人互相抱著,依偎了一會。
太皇太后似乎想起了什麼事情,放開趙煦,問道:“官家,老身聽說綾錦院的官吏,都在退贓,如今已退了各種絹布一萬餘匹?”
“嗯!”趙煦點頭:“昨日戶部的章衡和孫臣報告了。”
“小小的一個綾錦院,不過兩三日,就退贓一萬多匹絹布。”
“可想而知,其他諸司是個什麼情況了!”
“這弊病太深,好多大臣都上書,想要窮治諸司之弊!”
這樣想著,趙煦就看向太皇太后,還有向太后:“太母、母后以為呢?”
兩宮互相看了看,然後就都堅決的搖頭。
“六哥,諸司固然有弊!”
“可倘若沒有諸司,這天下事恐也難以維繫了!”向太后輕聲勸道。
這是事實!
趙煦在現代,看過一個電視劇,劇中的萬壽帝君曾發出靈魂拷問——朕的錢,他們拿兩百萬,分朕一百萬,還要朕感謝他們嗎?!
而根據趙煦的瞭解,萬壽帝君能分一百萬,其實還是嚴黨公忠體國。
換清流的徐階一黨去怕不是三百萬自己拿兩百五十萬,剩下五十萬飄沒三十萬,最後到萬壽帝君手裡能剩下二十萬就算對得起他了!
至少,徐階們的徒子徒孫後來就是這麼幹的。
而大宋就沒有這個問題。
諸司場務、州郡監當,都是趙官家們的錢袋子。
而且,這些傢伙為了爭寵,也為了磨勘升官,會想方設法的完成自己的K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