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宮聽著都是點頭。
這個人司馬光也推薦過,文太師也保舉過,重要的是——官家對其印象也好,前些時日聽說他得病後,甚至以急腳馬遞送去御藥和慰勉。
汴京士民聽說了後,都說官家尊師重道,實在是天下的幸事!
呂公著繼續說道:“此外,臣聽說直龍圖閣知成都府臣呂大防,大儒子弟,文采驚豔,且久歷地方州郡,實乃經筵不次之選……”
兩宮互相看了看,對這個人選也很滿意。
呂大防她們還是有印象的,尤其是其師張載的那四句話,讓兩宮記憶深刻。
“再者,直龍圖閣、新知慶州臣範純仁,乃先代名臣之子,曾隨國朝大儒求學……”
呂公著一連推薦了七八個人。
除了程顥、範純仁和司馬光推薦的人選重疊外。
其他人選都發生了變化。
譬如說,司馬光推薦蘇軾,呂公著卻推薦了蘇軾的弟弟蘇轍。
此外,像是王巖叟、劉摯、範百祿等趙煦熟悉的名字,也出現在其中。
從這裡就能看出司馬光和呂公著的區別了。
司馬光推薦的人,幾乎都是他認識的,見過的名士。
而呂公著推薦的人,卻都是在地方上為官的。
當然,呂公著和司馬光是相同的。
他們推薦的每一個人都是鐵桿的舊黨!
尤其是呂公著推薦的這些人裡,像蘇轍、劉摯這樣的人,全部是舊黨裡的激進派。
什麼叫激進派?
沒有我激進的,都是邪黨小人!
在趙煦的上上輩子,這些入朝後,誰都敢罵,誰都敢噴。
包括舉薦他們的呂公著!
這怎麼可以?
趙煦想了想,就打算給呂公著加點料。
於是,他扭過頭去,看向帷幕中的兩宮說道:“太母、母后,朕聽說古代名臣,有舉賢不避親的美德!”
“呂學士乃是父皇所遺朕之股肱大臣……也是國朝知名的儒臣……”
“朕還聽說,學士家學淵源,可謂代代書香之第……”
呂公著的眼皮子開始狂跳。
他抬起頭,看到那御座上正扭著頭和帷幕內的太皇太后、皇太后輕聲說著話的少主。
“如今,學士舉賢,卻避而不談其親……”
“高風亮節,朕實欽佩……”
“可是,朕聞之,昔在春秋,子貢贖人,聖人責之,子路受牛,聖人喜之……”
“如今,若是連學士這樣的重臣,都要避諱他人議論,而不舉薦自己身邊的賢能……”
“朕擔心,將來天下人都會因此,避而不談自己身邊的賢良……如此一來,國家賢良沒有進用之道……”
“豈非又是一個子貢贖人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