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增加收入,也為了多賣鐵器。
吳居厚直接命令,整個京東都轉運使下轄的州郡百姓,不允許私人修補鐵器,也不許私人買賣。
即使這樣,還是來錢太慢。
於是,他強令下屬,回去分配各地的榷鐵份額。
依舊是層層加碼。
搞到最後京東路各地百姓,最多的四戶人家就必須定期和官府買一件鐵器!
這還不算完,吳居厚後來覺得,賺錢那裡有鑄錢快?
於是打算用京東路的出產的生鐵,強行上馬鑄錢而且一鑄就是折二的大鐵錢!
可問題是,京東路本身沒有使用鐵錢的習慣,大宋用鐵錢的是陝西路和四川。
所以他需要把鑄造的鐵錢,運到四川或者陝西。
然而,運輸費用非常高昂——要不是這個原因,交子又怎麼會出現?
第二個就是,京東路出產的生鐵太脆,鑄錢的話損耗率太高!
可吳居厚才不管這些!
強行上馬,強迫承包礦坑的礦主、鐵匠鑄錢,層層加碼,分配限額,完不成的就罰到底!
吳居厚推行的諸多政策裡,唯一一個沒有民怨的是榷酒。
因為,酒商巴不得官府多賣酒麴給他們回去釀酒,有多少他們就能吃下去多少!
而在現代,吳居厚這種玩法叫‘古典官營壟斷經濟’。
早就已經被拋棄,只有在黑非洲的那些仁君典範們的身上才能看到。
正常人是不屑於這樣刮地皮的。
既沒有什麼油水也缺乏效益,代價也實在太大。
……
向太后看著趙煦的神色,並無抗拒。
她在心中舒了口氣,她和太皇太后就怕六哥年紀小,分辨不了善惡是非,卻又一片純孝,要護著大行皇帝生前的這幾個看重的大臣。
不過,想了想,向太后還是試探著問道:“六哥覺得,應該怎麼處置他們?”
趙煦從自己的想法中回過神來,看著向太后,答道:“母后,父皇曾教訓兒: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該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吧!”
吳居厚,已經升到了天章閣侍制、通議大夫,離三省兩府只有一步之遙!
不誇張的說,假如趙煦的父皇沒有中風。
那麼他再做滿一任轉運使,就有資格拜為執政了。
對這樣的重臣,傳統最多是貶嫡而已。
向太后點點頭,她也是這個想法。
“母后……”趙煦卻忽然問道:“太母和您,打算怎麼將京東路的手尾收拾好?”
“如何安撫當地百姓?”
向太后楞了一下,道:“這卻暫時還未想過……”
然後她看著趙煦,問道:“六哥有想法?”
“兒有幾個想法,就是不知道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