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察被推到了京東路轉運副使的任上,負責主持榷鹽工作。
但他的上司,京東路都轉運使劉攽,堅決阻擾榷鹽推行,於是被罷。
李察因而得以權發遣京東路都轉運使。
旋即全面推進榷鹽法,李察的榷鹽法,是元豐以後新法弊端叢生的源頭。
也是吳居厚後來的一切作為的起點。
其改革方法,不再和熙寧變法時代一樣,注重官民兩便,也不再關注民間的反應。
總原則只有一個:搞錢!
趙煦在現代,看過了無數相關研究。
所以他甚至比吳居厚還要明白,他那一套玩法是怎麼玩的。
以榷鹽而言,就是打斷過去灶戶商賈之間的聯絡。
禁止灶戶把鹽賣給商賈。
而是透過官府壟斷,刻意將灶戶出產的食鹽壓到不足原來的一半。
然後再將這些鹽賣給商賈,以此實現獲利。
這就完了嗎?
沒有!
不要忘了,還有個市易法和均輸法在旁邊。
李察靠著法令,強迫鹽商必須和他借錢,由此產生鹽息錢。
你不借?
那就不要在京東路賣鹽!
於是,靠著這一手,當年李察就從榷鹽和鹽息錢中獲利超過二十萬緡!
一個榷鹽,就頂過去整個京東路一年的商稅收入和其他雜稅收入總和。
李察因此被調任鄜延路,擔任轉運使,去準備五路伐夏。
而接任李察的吳居厚,在李察的經驗上,更進一步。
吳居厚走馬上任後的第一年,僅僅是鹽息錢,就已經超過了李察當年全年的榷鹽收入——達到二十四萬緡。
訊息傳進汴京,幾乎沒有人相信。
直到吳居厚把超過三十六萬緡的銅錢,搬到了汴京的封裝庫。
在真金白銀面前,不信的人也得信。
吳居厚怎麼做到的呢?
答案是和保甲保馬法一樣,層層加碼!
他給他的下屬規定了極其嚴苛的稅收目標,做到了的重重獎勵,從速升官。
有人因此一年就從選人跳進了京官!
這太刺激了。
所以,京東路、京東西路的榷鹽收入,每年都是有增無減。
於是,吳居厚開始路徑依賴。
其後榷鐵、榷酒都用上了相同手段。
特別是榷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