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沒有比韓絳更合適的人選了。
太皇太后和向太后,沉吟了許久後,也被蔡確推薦的人選所心動了。
因為她們想了很久,確實沒有想到比韓絳更適合接任宰相的人選。
司馬光?
太皇太后倒是想,但司馬光從未做過宰執,也從未進過三省兩府。
所以,司馬光至少要先做一任東府或者西府執政,才能拜相。
呂公著倒是勉強夠資歷,可問題是他遠在揚州,拜相制書送過去都得差不多二十天,等他入京履職,又要二十幾天。
太遠了!不適合朝堂現在的需要!
而剩下有資歷的人,年紀又太大了。
總不能叫文太師再次入朝吧?
他都快八十歲了!
而且文太師已經致仕了,再請他回朝主持大局,會讓北虜西賊以為大宋無人!
嚴重影響國際觀瞻!
張方平、王拱辰等人也是同樣的原因。
剩下的,非新黨的,可供兩宮選擇的人裡,就剩下了在河陽府的馮京以及在許州的韓維還有在家榮養的孫固。
馮京,兩宮都不太想選。
原因是這個人舊年在京師的時候,名聲不算太好,年輕的時候還幫人幹過騙婚的勾當。
人品上,讓兩宮不大放心。
至於韓維?那是韓絳的弟弟。威望、資序也遠不如韓絳!
剩下的孫固,固然讓兩宮感覺不錯。
可問題是孫固在威望上嚴重不足!
他要是拜了相,幾乎不會有人服氣!
況且孫固的身體,一直不好,強行推上去,萬一死在任上,就要出洋相了。
韓絳唯一的問題,就在於年紀確實有點大。
可偏偏,無論是在趙煦眼裡還是兩宮眼中,這都是優點!
為什麼?
一個過渡期的宰相,他要是很年輕,萬一乾的不錯,佔著蘿蔔坑怎麼辦?
……
注:蔡確的名字,反過來唸是確蔡。
在當時福建的方言裡,確蔡的發音是一道福建家常菜的名字:殼菜。
所謂殼菜,就是蛤蜊,蛤蜊大嘴一張,嘎巴嘎巴。
所以,蔡確被時人稱為:蔡大嘴、蔡蛤蜊。
嗯這個外號,是大宋名臣劉攽所贈。
劉攽曾協助司馬光修資治通鑑,負責漢史部分。
這個傢伙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給當政的宰執取外號或者調侃他們。
而且通常他送出去的外號,因為太形象,也太深入人心,會伴隨那個人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