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皇后頓時心中一軟。
終於是代替了這個孩子,看了一下那劄子的內容。
很簡單,很乾淨的文字。
正是如此,沒有留下任何空隙和可供人利用的地方。
而宰執簽押的花字,也都是規規矩矩,沒有任何錯漏。
向皇后放下心來,便命人將劄子,送歸高太后處。
高太后自然清楚的看到了這一切。
但她也沒有多想,更不願意去多想,也不可以多想——向皇后如今可不僅僅是皇后!
她還是皇子、以後的太子、將來的天子的嫡母!
不是有名無實的嫡母。
而是實實在在的,得到了皇子孝篤、親暱,也得到了德妃朱氏當面親口交託皇后撫養、教育和照顧的嫡母!
自古以來,母以子貴,子以母貴!
皇子的地位,因向皇后而拔高。
而向皇后的地位,則將同樣因為皇子變成太子、天子而不斷拔高。
於是,高太后接過粱惟簡遞回來的劄子,然後對帷幕外的宰臣們說道:“老身與皇后,已經大體贊同諸位髃臣的奏請,只待官家醒轉,便著人報與官家!”
“在官家未醒之前,還需請諸位髃臣,仿治平故事,留宿於此!”
帷幕外的群臣,當即集體持芴而拜:“臣等同奉皇太后殿下、皇后殿下旨意!”
便一個個如同木頭一樣,筆直的矗立在殿中。
高太后見了,連忙吩咐粱惟簡:“且去命人,給諸位髃臣賜座!”
這是題中應有之義!
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
君前做事,自當有坐。
群臣紛紛稱謝,然後按著班次,分作東西兩府,各自持芴敬坐。
自然,高太后也不會讓他們安坐。
於是,對帷幕外的群臣道:“卻是要叫諸位髃臣知道,皇子延安郡王,不僅純孝篤禮,自皇帝服藥後,便日抄佛經兩卷,日送福寧殿中,為皇帝祈福,兼為老身、皇后、德妃祈禱!”
“更是好學精俊,不止讀通《論語》、《孝經》,甚明聖人之義,更求學於老身之處,老身嘗命有司以《春秋》付之,不意皇子聰俊至極,不止嘗讀《春秋》聖人微言大義,猶能闡發仁聖聰哲之言!”
“老身嘗以皇子之言,付學士院曾學士,學士觀之,贊曰:皇子聰俊仁聖,自古罕見,臣竊見皇子文字,雖漢明少時不過如此!”
“老身婦孺之輩,不明聖人經義,然則皇子所為,卻是需要告知諸位髃臣!”
說著,高太后就命人,將趙煦這些日子來,抄寫的佛經,一卷卷的從御前取來,送去與帷幕外的宰臣傳閱。
又命人去慶寧宮裡,取來趙煦所獻春秋經義文字。
宰執群臣,先是傳閱了趙煦所抄佛經。
因為趙煦這些天,每天都獻佛經兩卷於御前。
所以,群臣得以人手分得一份還要多。